关于中医养生专业知识有很多,并且每个养生的方法都不一样,但是养生的方式主要都是从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上下手。比如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精神健康等,这些养生的要求其实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后都是让我们起到健康长寿、预防疾病的效果。中医养生讲究是是养德,意思是重视精神卫生。所以如果我们想达到健康的养生效果,必须在健康的精神的前提下开始进行。
1、中医养生贵在养德
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革命成果。
2、保持精神健康
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3、平衡的饮食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良好心态。膳食平衡首选即个性化科学食疗,检查偏食后补缺食、限过食达到膳食平衡—异病同治。个性化科学食疗可以预防近百种常见身心智疾病,对于已病人群有促进康复作用。
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非常讲究平衡。比如上文所说的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良好心态,这四点可以很好的概括中医养生的关键。如果有其中一点做的不好,可能都会影响到我们养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从饮食、生活、睡眠和心态上进行养生。比如膳食平衡,不要挑食,饮食上做到多样化和营养健康。睡眠上做到有规律,不熬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