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性往往扮演多种角色,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此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南印度与斯里兰卡大都会保健机构负责人安妮塔·苏雅那拉岩博士指出,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后应该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前兆。
40岁后,这十项指标尤其需要关注
身体质量指数(BMI)
40岁后,人体新陈代谢变慢,肥胖会不知不觉找上门,了解自己的动态BMI指数非常重要,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如果超标要及时控制,可以预防很多慢性病。
血红蛋白
女性贫血很常见,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女性月经量过多,从而导致血红蛋白降低,直接引起血液含氧量下降,身体会变得虚弱,轻微运动就会气喘吁吁、头晕。
体内微量元素
许多女性体内缺乏维生素D和B12。缺乏维生素B12会影响女性怀孕,而维生素D则对骨骼健康和钙的吸收至关重要。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容易缺钙,及时补充维生素D有助预防骨质疏松。
血压
40岁后,每年要检查一次血压。理想的血压是120/80毫米汞柱。如果持续血压高,需要及时就诊。
血糖
每年检查一次血糖,以发现糖尿病前兆。如果你有糖尿病家族史,则要从30岁就进行血糖检查。
胆固醇
定期检查血脂,以及早发现心脏病的风险。很多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波动,会出现血脂异常,需要警惕。
宫颈刮片和常规盆腔检查
每年进行一次,有助早期筛查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等。
乳房彩超或钼靶检查
从20岁起,女性应学会乳房自检,以早期发现肿块和其他异常。美国癌症学会建议,女性在40岁以后应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乳房钼靶检查或彩超检查。
骨密度
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很高,缺钙或有骨折家族史的人应从40岁就开始关注骨密度。
肠镜检查
如果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的女性,建议要做肠镜检查。
看妇科,读懂性激素
雌激素(E)
若雌激素水平小于73.2皮摩尔/升(pmol/L),提示卵巢功能下降;超过293.6说明生育能力下降;超过367说明基本无妊娠可能;若8岁前的女孩血清中雌激素含量大于275,且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即可诊断为性早熟。
催乳素(PRL)
催乳素与生活作息和习惯有密切联系,饱食、寒冷、熬夜、情绪波动等均会使其升高,所以发现催乳素升高,可复查2~3次后再做判断。
孕酮(P)
P在黄体期(月经周期28天的女性,大概在第21天)有很重要的作用:若黄体期P大于15.9纳摩尔/升(nmol/L),则提示排卵;若小于15.9,提示黄体功能不全。此外,孕妇也应关注孕酮,若孕12周内水平低,则早期流产风险较高;多数异位妊娠患者的血清中孕酮含量会小于47.7。
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FSH和LH常一起用来判断卵巢情况。若连续两次检测FSH大于40单位/升(IU/L)、LH大于40。提示卵巢功能衰竭。如果发生在40岁前,即可明确为卵巢早衰。连续两周期FSH大于12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不足。
若黄体生成素与FSH的比值大于2~3,且平时月经不准、身体多毛等,要引起注意多囊卵巢综合征。
此外LH和FSH均小于5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
睾酮(T)
女性睾酮高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肾上腺皮质疾病。
性激素检查最佳时间是月经来潮第2~5天,超过2~3个月未月经来潮者可随时检查。检查前至少1个月不能使用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雌激素、避孕药。
妇科肿瘤有两大警报
腹部症状:反复腹胀、腹痛要警惕。很多女性平时看着身体十分健康,小毛病都很少,但如果出现反复腹胀、腹痛、胃口变差等消化道疾病症状,且按照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效果不好,就要引起重视了。
卵巢肿瘤通常会使周围组织受到压迫、粘连、牵拉,进一步影响肠道,导致肠粘连、梗阻,进而诱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即便早期卵巢癌也可能会诱发上述症状,癌性腹水的刺激也会引发腹胀等腹部不适。
女性器官预警:月经突然变化要及时就诊。如果月经原本非常规律,但突然出现非经期出血,一定要去检查。
绝经后阴道出血更需要重视,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症状。卵巢癌早期除了较多发胃肠道症状外,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但很多女性不会想到癌症的可能。
建议学会观察对比:普通月经不调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跟个人一段时间内的精神状况、生活饮食等有一定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和用药会恢复正常。而有些类型的卵巢肿瘤分泌雌激素过多时,可引起性早熟、月经失调或绝经后阴道出血等早期症状。
如果一向准确的月经出现不明原因的提前、推后、经量特别多或少,都要及时咨询医生。
特别是月经量变稀薄,有水样液体混杂在经血中,以及白带量多、水样、带有臭味儿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
性交后出血是宫颈癌最常见的早期表现,30岁以下女性无需过分担忧,35岁以上女性需做宫颈刮片检查来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