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过后三个庚日就是三伏了,前两天我们介绍过了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三伏贴中一味重要的中药就是“白芥子”。白芥子即辣菜籽,十字花科植物白芥菜的种子。直径以毫米计算,因微小而扬名。旧时读书人常自谦为“三尺微命,一芥书生”;普通老百姓自嘲为“一芥草民”;小户人家即“芥豆大小人家”;船只太小即为“一芥小舟”,甚至修仙小说里也能看到“芥子袋”“芥子储物戒”…总之,芥字,似乎就是一切轻微纤细,渺小卑微的代名词。然而一粒草芥看似微不足道,在三伏帖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伏贴重要的白芥子
白芥子虽小,小小芥子的个性却极为不羁,辛、温、辣、冲,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作为一味中药,芥子也是功效独特。《本草纲目》中说:白芥子辛能入肺、胃经。能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喘,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白芥子可外敷,可内服,物尽其用,把它的魅力展现到了极致。
白芥子与黄芥子的区别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黄芥子是十字花科植物芥的干燥成熟种子,二者统称芥子。不同之处在于白芥子化痰平喘的功效要比黄芥子好,所以“三子养亲汤”中选用的是白芥子;而黄芥子性热,味辛,有小毒,新鲜的黄芥子研碎调芥末,就是有名的黄芥末。黄芥末和吃刺身时食用的青芥末不同,黄芥末源于中国,多用于凉拌菜。除调味外,民间还用黄芥末内服治疗呕吐、脐下绞痛;外敷治疗关节炎等。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习惯用白芥子,华东地区入药则习惯用黄芥子。
白芥子的用法
外贴(三伏贴):白芥子、甘遂、细辛、玄胡四味一起磨碎调姜汁,就是冬病夏治三伏贴。炎热的夏季,透过特殊的穴位,把植物的辛温气息输送至人体经脉以驱寒湿之邪。失调的阴阳归于平衡,抵抗严冬酷寒的能力徒然而增。
内服: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有一个典故是说,老父亲生病了,他咳嗽,气喘,大口大口地吐痰,进不了食,一天比一天衰弱。三个孝顺的儿子急得团团转,怎么办呢?大儿子紫苏子说:“我来消灭父亲的气喘。”二儿子白芥子说:“我来化痰止咳嗽。”三儿子莱菔子说:“我来负责消化饮食让父亲能吃下饭。”三个孝顺的儿子挺身而出,化解了父亲的病痛。这就是方剂里温情又有效的“三子养亲汤”。
以白芥子为主药的三伏贴效果最好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虚寒证、胃肠炎、溃疡病、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以及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虚寒性头痛、颈、肩、腰、腿痛等症状有特殊的疗效。
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祛除寒湿等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