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春夏之交的心脏保养

中医理论认为,立夏前后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保养心脏。

多做安静的事

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做好自我调节,平时重视“静养”,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志安闲,心情舒畅,笑口常开。

午休能调养心神

在起居方面,根据节气变化,可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可适当延长午休时间,尤其是老年人,经常睡不实,更需要午休。而对中、青年人来说,中午常常没时间午休,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同时要注意少洗冷水澡,由于人体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反倒是使热量不能散发而滞于体内。

多吃果蔬,多喝汤水

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可多吃牛奶、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初夏日照强烈,骤雨增多,湿润的土地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出阵阵闷热,使人容易烦闷、口干及血压升高,因此需要多喝水,尤其是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民谚有云“春夏去暑湿,秋冬防肺燥”,使用一些解暑祛湿的汤品也非常有必要。

不管是存在心脏病史者,还是尚未发现心脏问题的人群,平时都应重视心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也要关注自身健康,坚持对健康进行监测。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心慌、无力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