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可见,睡眠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但如今现代人的工作时长加大、生活节奏加快,晚睡早起成为了生活写照,久而久之必然出现疲惫不堪,身体总觉得精力差等现象。
为此,现代都市人应注重“子午觉”。午睡不但可以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具有增强机体防护功能的作用。
什么是“子午觉”?
“子午觉”,是中医养生三宝的重要一宝,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它所涵的意义并不单单睡觉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很深的中医学医理。
从字面来看,子午觉是说晚上在子时(23~1点)睡觉,白天在11~13点午休。睡子午觉,就是说夜晚在子时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然后中午在午时(11~13点)小憩片刻。
子午觉的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精力差?那更要睡好子午觉
熊露主任提到,睡好子午觉,对人体健康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是一种不用花钱的上好养生方法。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
详细点说就是:
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子时是晚23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祖国医学认为,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
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的人体需要在23点之前进入深睡眠状态理论不谋而合。
子时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
午时(11点~13点)"合阳"时间则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
《活力睡眠》一书指出,午睡能有效地帮助人集中注意力,并作出正确的决定。虽然午睡不是主要睡眠,且时间较短暂,但它产生的效应不容忽视。归结起来,午睡至少有如下好处:午睡后,大脑更好用、更灵活、反应更快,精力更旺盛,情绪更高。
睡子午觉应该注意什么?
现代人无论男女工作压力大,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平常不注意按时入睡,晚上夜生活过多,多错过睡子午觉的时机,极易产生睡眠障碍,不利于体力和脑力恢复,长此以往,会让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健康的危害极大。
建议多睡子午觉,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睡觉时天气再热也要注意保暖,不要在穿堂风口休息。
2.睡前最好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因为这样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3.午睡不可太随便,不要坐着或趴在桌子上睡,否则会影响头部血流,使人醒后眩晕乏力;应平卧或侧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