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小儿发热,比退热药更好更不花钱的办法是推拿...

  小儿发热,比退热药更好更不花钱的办法是它...

  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很多家长都“谈热色变”,特别紧张,甚至在护理过程中容易犯错,采用一些不恰当的方法,以致延误病情。

  今天,传授大家“简”、“便”、“效”、“廉”的小儿推拿退热方法。从此,小儿发热,爸妈们再也不手忙脚乱了。

  处理小儿发热,家长预判很重要

  很多家长自己发热可以很淡定地处理,但是一遇到孩子发热,就慌了手脚。因此,各位家长要对小儿发热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才能理性处理。

  小儿发热是指以小儿体温异常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症状。一般孩子的体温在36-37OC之间,如果超过这个范围且持续升高或者体温降不下来时,即可判定为小儿发热。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自身对外来侵入“异物”(病原体)的一种保护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邪的一个过程。

  小儿出现发热,说明小儿有免疫能力,是宝宝体内的免疫机制在发挥作用。当小儿发热时,家长不必急于马上采取退热措施,最好能先弄清小儿发热的原因,是感冒了,还是食滞了……?此外,除了要时刻关注体温的变化以外,还需要注意小儿的精神状况。根据小儿的具体状况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

  1症状一:

  小儿发热,以低热为主,偶出现高热,食欲尚可,有精神,可以进行交流。此时可以选择首先在家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热。

  2症状二:

  小儿发热时昏昏欲睡,没有精神,手脚冰凉,或高热持续。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不能拖延。

  遇到小儿发热时不要慌乱着急,也不可擅自用药,一定要保持冷静,判断小儿此时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并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针对小儿常见的发热,小儿推拿退热是首选。

  小儿推拿退热操作方法

  小儿推拿是不使用药物以达到退热效果的一种治疗手段,它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无副作用的优势,值得推荐。最常见的是“外感发热”和“食伤发热”,现简要分述如下:

  1【外感发热】

  由于体表感受外邪如风、燥、暑湿......导致小儿体温升高。多同时伴有怕冷、流涕、面红、头晕无力、纳呆、呕吐等症状。

  小儿推拿以解表清热为原则,推拿手法主要为:清天河水、开门见山。

  一、清天河水:

  以食中二指蘸温水,由总筋(腕横纹中点)推至洪池(肘横纹中点),推3-5分钟。

  二、开门见山:

  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开天门:用拇指指腹从两眉正中直推至前发际,约200下;

  推坎宫:两拇指从眉心往眉梢分推,约200下;

  揉太阳:在太阳穴上,以拇指或中指轻柔缓慢地揉动,约200下;

  揉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处,用拇指或中指指腹轻揉,约200下。

  2【食伤发热】

  由于一次性食用过多、过杂的食物或难以消化的食物,或多日进食肥腻之品,或多日无大便,而致体温升高。多表现为没有任何打喷嚏、流鼻涕等外感症状,即出现体温迅速上升,超过39度。通常伴有烦躁、脾气大、睡眠不安、口臭、纳呆、恶心呕吐等症状。

  小儿推拿以消食导滞、清热通腑为原则,腑通滞消则身热自退。推拿手法主要为:退六腑、清大肠、掐揉板门、推下七节骨。

  一、退六腑:

  用食中二指,从肘尖直推至腕横纹尺侧(小拇指侧),约200~500下;

  二、板门:

  在手掌大鱼际处揉运,约200~500下;

  三、清大肠:

  在食指桡侧缘,从虎口向指尖直推,约200~500下;

  四、推下七节骨:

  在小儿背部脊柱下段约第四腰椎棘突下开始,直推至脊柱的尾部,可用拇指或食中二指直推,约200~500下。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2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使用推拿退热;0~2岁的宝宝需请专业中医师操作。

  2、推拿退热,操作时需用润肤介质,以免擦伤宝宝细嫩的皮肤。首选介质为温水,不可用润肤露、润肤油或者爽身粉,以免阻塞气孔不利散热。

  3、在使用推拿给小儿退热时,须时刻关注小儿体温与精神状态,出现任何不适时请立刻就医。

  4、推拿过程中小儿哭闹有利于发汗和退热,但应合理运用,不要太过。

  5、推拿过程中注意给小儿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温水、淡盐水或鲜榨果汁。

  小儿发热的科学护理办法

  1不可捂汗而要适当出汗退热

  不少家长认为小儿发热时要捂汗,于是给发热的宝宝裹上较多的衣服或穿紧身的衣物,试图通过捂汗来降低体温。

  这种做法完全是错误的。不但不利于散热,还可能加重发热,甚至引起小儿高热或出现抽搐惊厥。正确的做法是,在确认孩子所处的环境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物,穿宽松的衣服,帮助散热。

  2拒绝冷毛巾降温多用温水泡澡或泡脚

  冷毛巾盖在额头帮助退热,在脚底、腋窝位置擦拭酒精退热这是日常生活中被采用最多的退热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均是不恰当的,冷毛巾容易使毛孔收缩不利于散热,酒精如果没有稀释容易灼伤皮肤或者引起小儿酒精过敏。而且突然的冷刺激会致小儿受惊。

  正确的做法是使用温水帮助退热。温热的水更接近发热时小儿的体温,有利于毛孔开放,让热能更好的发散出去;2岁以下的宝宝可选择温水浴,2岁以上的宝宝可温水泡脚,5-8分钟为宜或见小儿会微微出汗即可,使体温下降。

  3多喝温水、淡盐水

  小儿发热时,家长要适当给孩子喂温水或者淡盐水,这不仅能增加出汗和排尿,适当带走一部分热量。而且适量喝淡盐水可以补充电解质,保持体内水盐平衡,预防脱水。

  4清淡饮食

  给孩子喂食的时候,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馒头、粥、鸡蛋(过敏者不可食用)等,少食多餐为宜。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