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不仅仅是因为食物能充饥,更重要的是食物与人的健康和寿命息息相关。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使用食物,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些是中国饮食文化几千年来形成的宝贵经验。
劳动促进了人类和社会的形成,同时食物和药物也被发现。药物和食物一样,都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被实践检验的过程,是我们祖先千万年与大自然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从食物和药物本身材质来讲,都来源于自然界的物质,而且有不少品种既属于药物又属于食物,很难截然分开,早在唐朝时期《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就写道:“空腹食之为饮食,患者食之为药物。”因此,食物和药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大多被《本草纲目》所收录,由此可见,食物亦有治病疗疾之功。饮食在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只是很多食物性质比较平和,偏性较小,功效比较弱,但在医者眼中,一顿适当的佳肴就可能是一剂良药,一桌不当的饭菜亦可诱发疾患。饮食的基本作用是给人提供能量,维持生命,为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营养,补充人体日常活动中的各项消耗,也能防治疾病和促进病人康复。食物与药物同源、同理,由此发展出了食养、食疗、药膳等学说和理论。食养即是将饮食应用于健康人群,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平常我们饮食充饥其实也是这一作用的体现,除此之外,还包括根据食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饮食以养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提出“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食养就是饮食根本作用的体现。如果将饮食作用于病人身体的调节或疾病的治疗,就是食治或称食疗。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为了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选择的食物应主次分明、种类丰富、寒热补泻搭配,饮食应以主食(米、面、豆类)为主,肉类、蔬菜、水果等为辅,主食与肉类大多是补益之品,应适当多食;蔬菜、水果多属清泄之类,故应当少食,多补少泄才能维持人的健康状态。对于病人和亚健康人群则应根据个人整体状况,并依据医理药性来合理地选择食物种类或食疗方。
药物用于治疗疾病功效较强,如果用的正确,效果将会很好,但如果用药不当,就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而饮食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有时候搭配不当也不会立即出现不良反应。我们不会经常服用药物,但每天都离不开饮食,虽然食物的偏性比药物要小很多,但饮食量要比治病的药量大很多,在生活物质水平较高的今天,药食两用的食物(如生姜、葱白、大枣、枸杞、猪皮、党参、玉竹、黑豆、薏米、莲子、芡实等)已经步入了寻常百姓的餐桌,如果搭配不当,饮食的偏性将与中药方剂的偏性相差无几,所以长期饮食不当就会引起明显不适甚至是疾病;如果是病人或亚健康人群,一次饮食不当就可能使症状加重。因此,对有些人来说,一顿美味佳肴也可能是一剂中药,有益于人,也会有害于人。
正是由于“药食同源”,所以用以指明药物性质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理论,也就同样地适用于食物,以指导我们选择有益于自己的食物。中药典籍也对大部分的食物的性质和功效作出了研究和阐述,因大部分食物性质比较平和,可以久用,比如米、面、蔬菜、水果等;除了一些特殊饮食(大多数调味品、某些肉类果蔬等),性味归经等中药理论在指导食物应用时并不是十分严格,如苹果味甘性平偏凉,久食一般不会发生像凉性药物那样的不良反应,但也不乏例外者,如水果中的梨,其性寒凉,虽然远远不及大黄作用强,但对于平素胃寒或胃纳不佳的人,食之胃部也会略有不适甚至引起泄泻;再如性质寒凉的白萝卜,有理气化痰,消食和胃之功,但长期大量食用或食用不当也可引起明显的气虚症状;再如性质寒凉的冬瓜,有清热利尿、降脂减肥之功,长期大量地食用或食用不当可引起气阴两虚的症状;再如莲藕,生用甘凉,熟食甘温,有益气补阴之力,但长期大量地食用或食用不当也可助生痰湿;再如性寒凉的芹菜,有清热平肝之力,但长期大量食用或食用不当也可引发疾患。
药食的应用要“因人制宜”,应根据人体性别、年龄、体质、职业生活习惯等不同的差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因人、因证而施,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饮食或药物,绝不能不顾身体状况而乱用药食,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比如,人体寒则用温热的药物为主,人体热则用寒凉的药物为主,人体寒热错杂则寒热之药并用;人比较虚弱,则用补益的药物为主;人体水湿内盛则用祛湿利水的药物为主;人既虚弱又水湿内盛,就要同时以补益药和祛湿利水的药物为主;体寒的人既虚弱又水湿内盛,就要同时以温热的补益药和祛湿利水的药物为主;这些只是用药的一般法则,具体的病情选方用药时还应考虑的更全面。
同样,如果药物使用过度,会造成机体在某方面的偏盛或偏衰,最终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而产生疾病,故药物应用也有严格的原则和方法,饮食虽没有严格的食用原则和方法,但使用不当也会有副作用。因为偏性大小是相对的,相对于中药大黄和附子,所有食物的偏性都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但相对大米和苹果,还有很多食物的偏性是很大的。
饮食经过了几千年的筛选,其筛选的首要标准就是能够长期适量服用而不至于产生副作用,或副作用极小,而一些副作用较大的食物,如部分调味品,一般家庭作为佐料使用,是不会作为主食来用的;调味品使用不当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比如,含有桂皮和花椒的调味品,桂皮和花椒均有小毒,二者一起食用,热性、燥性都很大,过用或使用不当会引发疾病(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眼目干涩,造成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证)。
所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使用食物,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些是中国饮食文化几千年来形成的宝贵经验。
由此观之,饮食对健康的影响之大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