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今日寒露,多吃种子养精气

  《月令七十二候解》记载:「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而寒露则气温更低,已是将要凝结了。寒露之后是霜降,霜降之后就立冬了。

  时序到了季秋,秋意甚浓。北方有白云红叶,南方有桂香残荷。「寒露菊花开」,也正是赏菊的好时候。

  寒露·三候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出现「寒」字的,秋意已浓。能看到南飞的鸿雁,盛开的黄菊。

  一候鸿雁来宾

  (10月8日~10月12日)

  最后一批鸿雁也大举南迁,但因已有先至者为主,所以这时后至者只能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10月13日~10月17日)

  这里的「大水」指的是大海。古人缺乏科学知识,他们观察到海边的蛤蜊和贝壳的条纹色泽与雀鸟的花纹颜色相似,认为冬天的雀鸟离开北方后,不是南飞,而是潜入水中,变成了海里的蛤贝等。

  三候菊有黄华

  (10月18日~10月22日)

  《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这时候,菊花已经普遍开放了。

  寒露·养生

  寒露到来,气候转寒,人的活动要适应自然界变化,以确保体内生理阴阳平衡。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平时阳气弱的人,要注意保暖。天地萧索,风起叶落,容易情绪不佳,要提醒自己发现生活中有趣的小事,开怀抱,保持豁达的心态。

  补肾益精吃种子

  寒露由暖转寒,万物逐渐萧落。植物纷纷将精华之气注入种子,为来年的生机勃发储备力量。种子类的食物很适合此时节食用,松子、花生、南瓜子、莲子、白果、榛子等等,能补肾益精,多吃点,和大地一起储存精气,来年春天好好生发。

  引火归元揉涌泉

  秋收冬藏,养生最应借天地之气帮助自身把浮暑之火收归肾水里。《内经》有云「肾出于涌泉」,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脚下,涌出灌溉全身。

  按揉涌泉穴有引火归元之功。还能缓解失眠、疲劳及怕冷等情况。睡前泡脚后,双脚脚心各按揉5分钟,觉得使不上劲的话,可用按摩椎辅助。

  弹指神通暖手脚

  寒露节气,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每天午时(11点~13点),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的功能,促进气血循环,秋冬怕冷,手脚冰凉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寒露·靓汤

  寒露时节,来碗清润化痰的萝卜瑶柱汤吧。

  瑶柱就是干贝,干贝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肾,调中下气,很适合脾胃虚弱、咽干口渴人日常补身。秋主燥,五行属金,五脏属肺,秋天天气干燥,我们常常容易干燥咳嗽,喉咙有痰。萝卜瑶柱汤做法简单,味道清单甘美,能清润化痰,很适合现在食用。

  材料:

  白萝卜两根,生姜(干姜更佳)三片,瑶柱10颗。

  做法:

  1、白萝卜洗净滚刀切成大块,放入砂锅中。

  2、加三片生姜。

  3、10颗瑶柱撒上去。

  4、加清水至砂锅水满。

  5、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炖两小时,关火前五分钟撒适量盐(小编习惯是2.5克)。

  汤直接喝,清润非常,润肠通便,缓解鼻腔的干燥。萝卜白口吃就很好吃,口味重的人可以蘸酱油或XO酱食用。此汤老少皆宜,孕妈妈也可以适当喝些。但需注意,痛风病患者不宜食用。

  寒露·佳饮

  秋季五行属金,养生五行对应肺,主肃降。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秋燥,很多人肺气不足或者气不足,都容易肺失肃降。肺失肃降的表现,一个是咳嗽,一个是皮肤干燥,再就是大便不畅。

  杏仁可以下气,润肺止咳,藕粉补虚滋润,非常适合这个时节滋润身体。秋天很多人问我,最近痰多,是出了什么问题。秋天是属于肺的季节,痰多正常,可以再吃点润肺化痰的,帮助肺更好的工作。比如杏仁、雪梨,成品就是杏仁藕粉、杏仁露、秋梨膏这种东西。

  配料:

  杏仁粉、藕粉

  规格:

  400克

  食用方法:

  取三勺(35g左右),倒少量冷开水稀释调匀,一次性倒入沸水(100℃)搅拌即可。如果冲泡出来是不熟的,放进微波炉叮1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

  不能直接用开水冲藕粉,否则藕粉会被烫成很多颗粒,让藕粉和开水完全溶解比较费事。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