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节气灸】处暑防秋燥——教你如何穴位灸法

      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少辛增酸”、“一场秋雨一场凉”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人体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而秋天一般为30%。

  处暑防温燥

  做到以下三点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科学睡眠防秋困。早点休息可以多藏精。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处暑至,秋燥来,少辛增酸防秋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说的就是秋季养生之道。

  口干舌燥,叩齿生津以去燥。“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常留,眼明耳灵。”

  灸法防温燥

  必备中国灸

  此时使用中国灸产品可以通过药疗和热疗刺激人体的经穴,使经络中的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强对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营养,补充人体阳气,以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灸疗以下穴位,亦能达到防温燥效果。

  风池穴

  【取穴】: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与风府相平。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肺俞穴

  【取穴】:第3胸椎突下,旁开1.5寸。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神阙穴

  【取穴】:脐中央。

  涌泉穴

  【取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时期,人们的情绪也极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以分初秋、仲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初秋湿热重,防暑降温要继续!养生以清热祛湿,滋阴润燥为主。

  建议:初秋时居家调理选穴主要以肺俞、脾俞、大肠俞、阴陵泉、太溪为主。

  食疗建议:初秋包括立秋、处暑两个节气,因气温还是较为炎热、多雨,应以“清补”为主,多吃一些健脾、利湿、清热、祛暑的食物。

  仲秋养阴要防燥,润肺益胃肠!仲秋养生以养阴要防燥,润肺益胃肠为主。

  建议:仲秋时居家调理选穴主要以肺俞、脾俞、膏肓、照海、太溪为主。

  食疗建议:仲秋包括白露、秋分两节气,这段时间雨水渐少,树木干枯,人体常出现“燥、干”,因此这时应以“养阴润燥”为主。

  晚秋防燥又防寒,情绪要乐观!晚秋养生要防燥防寒,润肺疏肝。

  建议:晚秋时居家调理选穴主要以: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关元等为主。

  食疗建议:晚秋包括寒露、霜降两节气,此时阴气日盛,应从饮食上注意增强人体的抗寒、防燥能力。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