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秋季要防“燥”?秋季防燥的药粥有哪些?
“燥胜则干”,燥邪为病,易伤阴津阴液,出现各种燥象。外燥表现为皮肤粗糙、日唇干燥等,内燥表现为体内阴精、阴血的枯涩。燥邪侵犯人体,主要伤及肺脏,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咽痒呛咳,或痰粘艰咯,甚至发生气喘气急、呕吐、肢体痿躄、胸闷气窒等症象。 关于燥病的治疗,中医主张“燥者润之”,意为燥邪为病当用润泽的方法来治疗。金代著名医家刘河间亦提出燥病的具体治疗方法为“补肾水阴寒之虚,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中燥热之甚,济胃中津液之衰,分别点明了燥病治疗中应重视的各个环节。针对肺燥干咳、舌苔干燥少津、脉细数的病症,明代医家喻嘉言创制了著名方剂清燥救肺汤,用人参、麦冬、甘草、枇杷叶、石膏、阿胶、杏仁、胡麻仁、桑叶来清金养肺,滋也润燥。方名虽为清燥救肺汤,然喻氏用药大旨却在中焦脾胃,方中人参、甘草意在益气扶中,因为五行中肺属金,脾胃属土,彼此的关系是土生金,即若脾胃运化功能旺盛可以滋生肺金。喻氏的处方立意显然体现了固本清源的思想,更能反映中医治病求本的精神。 秋季天气干燥,人们稍不注意便会受燥邪侵袭,出现口干舌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病症,如适当食用一些药粥,则能起到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和养阴清燥等作用。 银耳粥 银耳1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适用于肺虚咳嗽、阴虚地热、口干津少等症。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在秋令服用。
梨子粥 梨子2只,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待粥煮好后放入冰糖50克,吃梨食粥。该粥具有良好的润肺御燥止咳功效,可作为秋令常食保健食品。
芝麻粥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后磨成细粉,待粳米煮成粥后拌入芝麻同食。适合于肺燥咳嗽、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者食用。 胡萝卜粥 胡萝卜50克,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成粥。胡萝卜含有丰富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适合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菊花粥 菊花3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取汁再煮成粥。菊花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眼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有较好疗效,对心血管疾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枸杞粥 杞子3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杞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补虚等功能,适合于中老年人肝肾阴亏视物模糊、腰酸脚软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