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怕什么?中暑!尤其是最严重的中暑!死亡率高达60%!
今天,有请国医馆理疗科主任孔伯仁大夫为大家讲讲“中暑那些事儿……”
这种中暑死亡率高达60%
一般情况下,人在37℃左右的恒定温度下,依靠自身产热、散热功能,可以保证身体的“冷热均衡”。一旦进入高温环境,人体的“调温”就容易出现障碍,身体会出现像头昏、多汗、疲乏、恶心等中暑症状。
很多人认为多喝两杯水,吃点解暑药,歇一歇也就过去了。然而,如果是重症中暑,情况就不一样。
重症中暑可分为3种类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热射病有哪些症状?
因高温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产生高热,体温可高达40度以上。早期大量出汗,之后变为“无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热痉挛有哪些症状?
由于大量出汗、失水失盐,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痉挛。常发生于四肢肌肉,多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醒,一般体温正常。
热衰竭有哪些症状?
热衰竭起病迅速。如果出现头晕、头疼、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体温稍高或正常,就说明是热衰竭病。
一般来说,人体从轻症中暑发展到重症中暑,有2个小时的过渡期。如果在中暑早期症状出现时,及时休息,缓解病情,就可以避免发展到重症中暑阶段。
中暑也分型,对症下药很重要
临床上,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一说中暑就马上使用藿香正气水,这其实是很盲目也很危险的。中暑其实分很多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这点一定要注意。
阳暑:补充水分
中暑有两个词儿——“阴暑”和“阳暑”。
一般我们把高温下人扛不住的情况叫阳暑。
这时人会发烧、出汗、乏力,首选方法是补充水分。
但如果选择喝上一瓶藿香正气水就大错特错了。
藿香正气水只对阴暑有效,看藿香正气水的配方就知道,其由藿香、白芷、紫苏、生姜等构成,属温热性,拿它来解阳暑只会加重病情。
阴暑:藿香正气
阴暑也叫“假中暑”,是因为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突然走到室外,接触高温热浪,导致温差难以调节,散热困难而出现的。此外,夏季户外活动后,大量食用冷饮也会引发假中暑。
当有头痛、发热无汗、胸闷恶心等阴暑症状时,喝藿香正气水、紫苏水甚至是生姜水都挺管用。
干中暑:物理降温
中暑还分干中暑和湿中暑。
从临床来看,中暑情况远不止阴、阳两种,如有些人体温高,但并不出汗,同“阳暑”症状就不同,黄献钟称之为“干中暑”。
干中暑时皮肤是干燥的,但体温高、头痛想吐,主要是因热毒入侵但排汗不畅导致热毒内郁所致,应先做物理降温。
湿中暑:补充盐分
与干中暑相对应的是湿中暑,这种情况往往更危险:体温不高,皮肤湿润,汗多,以老年人居多,说明身体已处于脱水状态,应立即补充盐水并送医院。
中暑的“拉筋”急救妙招
一般来说,真正中暑的急救,中医会采用十宣刺血、八风刺血、八邪刺血、耳尖刺血效果都非常好。此外中医还会采取抓痧刮痧治疗。
抓痧可以在印堂、或是颈项部的一些穴位,效果都很好。
刮痧可以在背部的膀胱经,肘窝和掴窝也可以,或者拍打这些地方,出了黑痧再刺血放血效果都很好。
【大板筋】治昏迷、腹痛、发烧
在背部,肩胛骨和脊柱中间,叫肩胛肩区里面,在中暑之后会找到一条特别鼓隆起的筋,叫大板筋,用手指把大板筋抓住,轻轻一提,就会发出吧嗒一声,这对中暑的昏迷、腹痛、发烧有极好的效果。
【极泉】醒脑开窍、清心宁神
另外腋窝下面有一个叫极泉的穴位,旁边有一根隆起的筋,把它往下轻轻一拽,会有有种麻胀感窜到手指头,这对醒脑开窍清心宁神有很好的效果。
【辄筋、委中】解暑
第三,在心脏的左侧,腋窝下来一点中线的地方,叫辄筋,在中暑以后这条筋也会明显地鼓起隆起,轻轻地拽住这条筋,往外一拉,会听见叭哒一声,也能把暑气解开。同样中暑后在委中也会有肿胀隆起或者条索状,可以拍打出痧或者把条索状往上一扯,都很有效果。同时对中暑后的腰痛酸痛都很有效。
【踝关节跟腱】
另外在踝关节后面有一个跟腱,中暑后会变的特别敏感,如果病人昏迷不醒,可以拽住他的跟腱往外拨往外拉,都有效果,实在不行,请人用牙齿咬住跟腱,强刺激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办法。
健康有健康的因果,平时种下健康的因,才能收获健康的果。健康的因,简而言之,就是因天之序、合道而行。行善积德不会错,恬淡内守总是真。自古医道不分家,日子过得有“道”,身心自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