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汗出在哪里有影响吗?当然有啦!

  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局部出汗,有6种:头汗、腋下出汗、手足汗出、心胸汗出、背部出汗、半身汗出。

  1、头汗

  又称但头汗出,就是说汗出仅见于头部,或者头颈部汗出量多。如果此时兼有心胸烦闷,口渴面赤,则表示上焦热盛,蒸发津液外出。

  如果兼有身体倦怠沉重,胃脘痞满,则多为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迫津上越。

  如果兼有四肢厥冷,气喘脉微,则有可能是元气将脱,阴阳绝离,虚阳外越,津随阳泄。

  小儿睡眠时,尤其是刚刚入睡时,常常会出现满头大汗。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那么这种出汗属于正常现象,俗称“蒸笼头”。因为小儿本身阳气就足,头又是阳气汇聚最多的地方,所以很容易蒸津外泄。

  2、腋下出汗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如女孩腋下出汗多,可能是气虚,时常还会伴有气短、乏力、眩晕的感觉。

  支招:气虚的女士建议在夏天不要做大量的运动,以静慢运动为主,多吃补气的山药。

  3、手足汗出

  指手足心汗出的症状。手足心微汗出,其实多为生理现象。比如说青少年时期脚汗比较多;紧张的时候,经常捏一把汗。。。毛。这类出汗很正常,处理的办法也很简单:擦干就好!

  但是,如果手足汗出的量特别大,已经到了水淋淋的地步了,那就是病理性出汗了。此时,如果兼有五心烦热,咽干口渴,则多为阴虚内热,迫津外出。可以用六味地黄丸。

  如果兼有腹胀便秘,日晡潮热,则多为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可以试试防风通圣散。

  如果兼有口干欲饮,牙龈肿痛,肢体困重,便溏呕吐者,则可能是脾胃湿热内盛所致。香砂平胃丸比较对证。

  4、心胸出汗

  指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过多的症状,多见于虚证。如果此时兼有心悸、失眠、腹胀、便溏,则多为心脾两虚,可以用点儿归脾丸。

  如果兼有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可以用点儿左归丸或者六味地黄丸。

  5、背部出汗

  背上总是湿漉漉的人,可能是阴阳两虚,他们既怕热又怕冷。

  支招:这部分人要平衡阴阳,就要养阴和温阳同时进行。每天按摩位于腰两侧的肾俞穴有助于滋肾养阴,而温阳讲究温补,常吃点红枣、桂圆、黑木耳等食物。

  6、半身出汗

  指患者只有一半身体出汗的症状,或左侧或右侧,或上半身或下半身。

  但是汗常见于健康的那一侧,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左侧出汗,代表的是你左侧是健康的,右侧有问题。同理,如果上半身出汗,就说明上半身还好,下半身有问题。

  这种半侧出汗的现象常见于中风、截瘫、痿病患者,病因一般为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络,气机不能畅通,气血不和导致的。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