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一个临床非常常见的症状,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体会,或者看到周边的亲人或朋友有过这种痛苦的经历。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目的,不是让大家像医生一样学会眩晕的诊断和治疗,而是想帮助大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眩晕?
2、得了眩晕应该到哪一科去看病?
3、眩晕主要见于哪些疾病?
4、有几种眩晕病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5、通过学习,增加与医生在知识上的“对等性”,做到明白就医。
一、什么是眩晕?
这里有几个概念需要明确:
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或者说,眩指的是视物旋转,眼冒金星;晕指的是站立不稳,如坐舟船。
头晕:指的是自身不稳感;
头昏:指的是头脑不清晰感,它不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内容。
眩晕和头晕的发病机制不甚一致,但有时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
二、得了眩晕应该到哪一科去看病?
首先,我们来简单说明眩晕的机理。眩晕的形成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将它最简单和程式化来说明。人体中有两大管平衡的器官,一个在耳朵里,称为半规管;一个在脑子里,是位于脑干的前庭神经核及其与之联系的系统。我们把耳朵半规管的病变称为周围性眩晕,脑子里前庭神经核系统的病变称为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从临床症状上来区分的话,周围性眩晕因为是耳内的病变,所以往往伴有耳鸣,中枢性眩晕因为是脑内的病变所以耳鸣很少。凡是周围性眩晕一般在耳鼻喉科就诊,中枢性眩晕一般应到神经内科或脑病科就诊。眩晕是否伴有耳鸣是帮助我们选择看病科室的一个方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一种检查叫做“眼震电图”,可以帮助我们鉴别是哪一种眩晕。
三、眩晕主要见于哪些疾病?
周围性眩晕大约可占到一半,是最多见的。常见的疾病有: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等。这些病眩晕可能会非常严重,甚则影响到生活。但是基本上是耳内局部的病变,对全身的影响较小,不会有生命危险,经过治疗也都会痊愈或缓解。
中枢性眩晕约占30%,这类疾病比较复杂,病变一般在脑内,所以要引起重视。今天我们想重点介绍一下两个中枢性眩晕的疾病。
1、脑后循环缺血:大家知道,人体供应脑血液的有4根动脉,左右颈动脉和左右椎动脉,颈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前三分之二的血液,称为前循环,椎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后三分之一和脑干、小脑的血液,称为后循环。当然两者之间有交通动脉联系,可以互相支援。由于脑内的分工不同,在前循环出现缺血和梗塞、或出血时,最多见的是肢体的瘫痪和语言的障碍等,而后循环缺血时最多见的症状是眩晕,而一旦发生较大的梗塞和出血时,立即就会威胁到生命,甚至来不及抢救。所以对后循环缺什么人容易得后循环缺血呢?一般为中年以上,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不节、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脏病、既往有中风病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