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解密太极【柔、松、空、无】四重境界

  “柔”、“松”、“空”、“无”,是太极拳的四个阶段,也可叫四重境界。

  柔”与“懈”一字之差,然而练拳中却能使人谬之千里之外,能使太极学子误入歧路而难返。

  “柔”是太极拳的最初始阶段。是太极拳入门很关键的阶段。

  “

  何谓“柔”?表面软也,人人具备之。

  外表松松软软,无力状,内有“精神之核”,中正安舒,这是柔,是太极拳的“柔”。太极拳的“柔”有别于生活中的“柔”。

  “柔”是太极拳的初始,是正确练习太极拳必不可少的成功阶段。

  何谓“懈”?外表松松垮垮,无力状,易受制于人,一幅挨打状。

  “柔”与“懈”的区别:

  “柔”与“懈”外表基本无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内核,也是根本区别:“柔”身体有精神内核,“懈”身体无内核可言,与人交手任人摆布,无技击可言。精确的说:“懈”整一点即为“柔”,“柔”散一丝即为“懈”。

  “柔”是太极功夫的初始阶段,在练拳初期,几乎“柔”、“懈”不分,因此,可能就使我们练拳初始阶段一下就误入“懈”途而不知返。

  所以在学拳伊始,我们要把握细节,不走歧途、不走弯路。

  “柔”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呢?

  是“丹田”,是“重心”,是“中正安舒”。

  练拳伊始,在练“柔”阶段要严格把握一个“重心”二字。

  上面我已说过:“柔”和“懈”根本区别就在于一个“内核”。这个“内核”就是身体重心。我们的身体重心在哪里,在小腹,在丹田。丹田不仅是太极拳的重心所在,也是所有武术派别的重心所在。没有丹田,就谈不上太极拳,谈不了武术。

  在练太极拳初始过程中,掌握“身体重心”,就是“柔”,没有掌握“身体重心”,盘拳歪歪扭扭,就是“懈”。

  祝(大彤)老师的理论是:松小腹,就可以了。祝老师一生秉承吴图南师爷的理念:练气不存气,练意不存意。

  小腹始终空空、松松,不存一丝杂念。那么今天在这里提丹田就错了吗?不是。我在练拳的过程中,始终尊师命:松小腹、脚下双轻。

  “松小腹、脚下双轻”,是我们自然太极门练拳的不二法门,也是获取真功的诀窍。

  松小腹,小腹空空,练拳的过程中不要将气死死的压在丹田,而是丹田内虚虚有物,而又若无物。这样小腹就不会存气了。同时,脚下双轻是和松小腹同气相求,密不可分。祝老师教给弟子们的:松小腹、脚下双轻,有着深刻的意思,松小腹就是讲重心。重心是什么?重心是中心,是立身中正,是中正安舒,是脚下根入千里,看似简单,但很难。

  首先,身体要有重心(重心就是丹田),身体要有“松沉”,但我们自然门是不讲丹田的,只讲小腹要“松”,一个“松”字告诉你腹不存物,但要有重心,丹田又要有物,这不只是哲学问题,更是功夫问题。小腹松,而脚下却深植入千里之下。

  我们众弟子在师傅身边常常看到一幕:师傅站在那里,袖手空空,众位弟子单独或一起上,大家用力推他,他神态自然,满脸笑容,岿然不动。这是什么?这是“松”,这是“立身中正”,这是“中正安舒”。当此时,师傅总会笑着对你说:“松功要这样练。”怎么练?大家只想到了一个松字。殊不知,光是一个松字是不行的,还有“中正安舒”,还有“立身中正”(仅是个人理解)。

  脚下双轻,是自然太极门功夫过人之处,大家总讲功夫始于脚下。那么,脚下的功夫是什么,是双轻,是轻灵,是迈步如灵猫。是根入地下千里的真功夫。讲松小腹就必须讲脚下双轻,没有双轻功夫,松小腹也枉然,也难达到太极高层功夫的境界。自然门人都尝到过:手轻轻搭在祝师身上任何部位,祝师微微一笑,你便自己脚下如被抽走了踏板一般,没了根基,脚下忽忽悠悠、没着儿没落儿。祝师微笑着对你说:“这是双轻,明白了吗?”

  “双轻”从哪来,从脚下来!太极功夫从哪来,从脚下“双轻”来!

  我们很多太极学子往往认为“柔”这个阶段在练拳的过程中不是太重要,“松”才是练太极拳最重要的阶段,也是练太极拳最难的阶段。

  “松”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与身体中各种力掺杂在一起或相附合在一起的东西。我们练习太极拳就是要把“松”从各种力中稀释、提炼出来,再升华至“空”、“无”而已。

  说“松”是练太极拳最难的阶段不假,但“柔”是太极拳最初始,也很重要的阶段。我们练太极拳,终究要首先从“柔”入手,练拳时脚下双轻,掌握重心所在,松小腹,身上一丝力不挂,要静下心来,从“柔”中始,然后,环环相扣,掌握真正的“柔”功后,再循序渐进,至“松”、至“空”、至“无”。

  大家都知道当今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那么“柔”这个不能放松的细节就是我辈太极学子不可放弃,不能放松的细节。以上仅是笔者在练拳中一点点的个人体悟而已,奉献诸君,以资参考。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