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肝炎,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甲肝和乙肝。而在刚过去不久的“世界肝炎日”里,一常常种被忽略,却又危害很大的病毒性肝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个平时被我们忽略,却危害极大的“肝祸”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吃出来的“肝祸”
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戊肝呢?
传播途径
戊肝与乙肝的传播途径不同,戊肝是经粪口途径传播。大部分戊肝患者是“吃出来的”——食用了带有戊肝病毒且未煮熟的肉类、海鲜等食物,或是戊肝患者粪便、血液中的戊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用具等,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发病症状
戊肝是可以治愈的。戊肝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8周,有些人感染后能够自愈,也有一部分人感染一两个月后才发病。
表现为:皮肤黏膜发黄、发热、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发病严重者意识不清,甚至引发肝衰竭。
一旦出现上述感染症状,要立刻就医。
预防措施
预防戊肝,最重要的还是切断其传播途径。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