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我对太极拳“抱球”的体悟(下)

  ㈡太极拳的“抱球”始而是“接劲”与敌人攻击过来之手相接触,继而是体现与实施沾粘连随,也就是随屈就伸。而沾粘连随是不允许主动的,因此“抱球”之右手是必须不用力地、被身躯的原位后撑与弧形转动所被动地拖带动的。这样的练习,实用时手臂才能有给对方既沉重有阻力、又柔软没有顶抗地借对方的攻击之力而动,从而实现随屈就伸、沾粘连随的效果。这样的“抱球”,右手的腕部是始终处于自己胸背正中点连线之前延长线上的。从而也满足了所有武术所遵循的“手不离中”的要求,也符合了太极拳“开展紧凑”的要求。然而,很多人“抱球”都是肩、臂主动的活动,这种主动的活动,肩、臂不可能不用力,肩、臂不可能符合太极拳要求的放松,肩、臂对外必然具有顶抗;而且,肩、臂主动的活动,右手极难避免不离开胸背正中点连线之前的延长线,从而破坏了“开展紧凑”。因此,这样的练法不属于太极拳行为,对于太极拳而言是十分错误的。此外,必须明白:实际应用的“抱球”,手是必须没有丝毫主动的,是不允许主要被身躯的转动所拖带动的,而是必须主要借对方之力而动的。

  ㈢有的人揽雀尾左掤“抱球”,虽然手臂也是被身躯的微微转动所拖带动的,但那是被肩所拖带动的,手臂的被拖带动发生了略滞后,从俯视角度看,大臂与肩的夹角瞬间发生了变尖。在实际应用中,揽雀尾左掤“抱球”的上手就相当于是右单推手的右手,而大臂与肩的夹角瞬间发生了变尖,就是掤劲发生了一定的丢失、出现了一定的“匾”,为自己的化解增加了困难,甚至无法化解。因此,这样的练法对于太极拳而言是不正确的。正确的练法是必须在身躯的转动之始右胸略内含,也就是右胸略向内吸,使得右胸与大臂的连接有圆弧的感觉。联想到黑白鱼太极图,这时的右大臂与右胸就象是太极图中横于下方一条鱼的圆头,自己身躯的转动就象是这条鱼绕着太极图中心倒向转动;鱼头在由右经下往左微微转动中其圆弧是不发生改变的。这样的转身,初学者领先的是脊背,熟练者领先的是腰骶部;其右肩与大臂都是被脊背或腰骶部所拖带动的。实际应用中如果能够这样,对于肩臂毫无主动地随人而动地化解对方的攻击就会更容易,甚至感到游刃有余。

  ㈣揽雀尾左掤“抱球”的武术效果是沾粘连随,最理想的追求是实现引进落空。而引进落空必须在敌人被引进落空的方向不能有自己身躯的阻挡,所以,自己的身躯在右转中应该向左移而不能向右移。然而,现在很多人在练揽雀尾左掤“抱球”右转时身躯都是往右移,甚至右移到身躯中轴垂线完全落于右脚之上。显然这是错误的。

  ㈤揽雀尾左掤“抱球”身躯右转左移,有可能左脚还要提起往左移,因此,左掤“抱球”右转身之劲力由右脚而起应该是主要的练法。也就是说左掤“抱球”右转身时即使身躯中轴垂线完全移于左脚之上,全身的重心垂线也必须落在右脚。这样的练法,在身躯右转左移的任何时候,任何一脚都可以灵活地提起移动,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双重。

  ㈥“以静御动”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特性,“无过不及”地尽量少动则是“以静御动”的重要表现。因此,“抱球”熟练后,“抱球”之身躯应该尽量追求少转动少移动。有不少人揽雀尾左掤“抱球”身躯右转45度,甚至达60度以上,并且大多是以自己身躯的中轴为轴转动的,如果实际应用也是这样,就是自己形成背势了。所以,这样大幅度的转身是错误的。

  ㈦揽雀尾左掤“抱球”的武术目的,上手是与敌人攻击过来的手臂相接触,下手是护卫自己并准备攻击。可见除了两手应该掤圆外,上下两手形成的“球”还应该不是大小不变的。因此揽雀尾左掤所“抱”之“球”是不断变小的,到了身躯左转至朝南时,上下两手应该贴近。虽然太极拳是可以含蓄地练习,但练习时所抱的“球”最好外形是有大小变化的,从而更贴近实际应用。

  太极拳锻炼从着眼于沾粘连随出发,以上七点应该是揽雀尾左掤“抱球”所要注意的。这七点也大致反映了太极拳套路练习其它“抱球”的要求。正确地学练太极拳,就应该这样“抱球”。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