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过去在我国少见,因而对它的了解研究也少。但近年来有迅速增加的趋势,且已成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重要的前期病变之一。
正常人每100克肝湿重约含4~5克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游离脂肪酸占20%,胆固醇约7%,其余为胆固醇酯等。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
根据肝脏脂肪的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三度:
轻度(含脂肪5~10%)、中度(含脂肪10~25%)和重度(几乎所有肝细胞均发生脂肪变)。
又根据肝组织是否伴有炎症将脂肪肝分为三期:
Ⅰ期为不伴炎症的“单纯性脂肪肝”;Ⅱ期为伴有汇管区炎症和纤维化的“脂肪性肝炎”,Ⅲ期为完全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即“脂肪性肝硬化”。
肝内贮脂量占肝重5%以上或组织学表现为30-50%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中医针灸哪些穴位能治疗脂肪肝?
1
太冲穴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具平肝潜阳、行气解郁之功效。
2
三阴交
三阴交乃足三阴经中气血交会之处,除可健脾益血外,还可调肝补肾。刺激该穴可以把体内的湿、浊、毒素排出体外。
3
丰隆穴
丰隆穴为古今医学家所公认推崇的治疗痰湿证的首选要穴,具有通经活络、通调脾胃气机,能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湿痰自化的功效。
4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三里”有理上、中、下“三焦”之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降低血脂、血液黏度。
5
中脘穴
中脘别名上纪、太仓、胃脘,是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用。
以以上诸穴为主穴,配合腹部其它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达到行气活血、疏肝利胆、健脾化湿清热、降低血脂、调节免疫功能的功效,从而有效地防治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一般来说,遵从针灸医生的医嘱,针灸过程每天可减体重一斤左右,坚持三至六个疗程,有望彻底治愈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