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古代人都是蹲着如厕,现代马桶的设计让人们可以不必蹲着上厕所,但是,有人认为马桶会导致便秘、痔疮等疾病,坐着如厕真的会导致痔疮、便秘吗?
蹲,确实更顺畅
排便时,蹲位和坐位都是允许的,现在家庭大多采用的是坐便器。认为蹲姿排便比坐姿好的理论依据主要在于一块被称为“耻骨直肠肌”(puborectalis)的肌肉。正常排便时,在肛门里面大概6公分的位置有一个肛直角,它使大便到直肠后不会直接排出,而是在肛直角上存留,排便时原则上肛直角越大越好,如果达到180度,那也就成为一条“直线”,从而排出会很顺畅。正常情况下为90—100度左右,坐位时可能会达到100度到110度左右,蹲位则能到110—120度左右,理论上来说,肛肠角越大,排便时所费的力气较小,所以蹲位比坐位时肛直角会更大一些。
坐,与疾病无关
这么看来,似乎确实是蹲姿排便比坐姿更好。且慢,由“蹲姿排便肛肠角更大”推得“蹲姿排便减少便秘”的结论,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便秘是由肛肠角太小引起的”。但事实上,更大的肛肠角虽然可以使排便时用力更少,减少排便时间,但是便秘发病的决定性因素却不是肛肠角。
因家用坐便器较多,排便时可将上身往前倾,肛直角就会变大,或者在脚底下放一个小板凳,大约二三十公分高的板凳,也会使肛直角变大,从而更顺利的排便。综上所述,排便时蹲位坐位都可以,若大便不通畅,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来进行改善。
导致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1、年龄。长者比年轻一辈较常出现便秘。不过,疾病及药物也是一个十分重要诱因。
2、抑压便意。
3、生活习惯产生变化,例如假期、外游。
4、怀孕或更年期期间荷尔蒙产生变化。
5、服用某些药物,包括制酸剂、强效止痛药(如吗啡)及一些抗抑郁药。
6、部分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