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本是同根生 功效各不同

在浩繁的中药宝库里,有生长在同一植物上的药材,但由于药用部位不同,而功效各异,它们之间不能互相代替,使用时要加以区别。

柏子仁与侧柏叶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性平,味甘,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敛汗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惊悸失眠、健忘、遗精、盗汗、便秘等症。

《本草纲目》载:“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盖上品药也,宜乎滋养之剂用之。”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柏子仁确有镇静、催眠作用;有持续性降低血压的功能。用于治疗心神虚怯、惊悸怔仲、颜色憔悴、肌肤燥痒,可与茯神、枣仁、生地、麦冬配伍;治疗肾阴亏损、腰背重痛、足膝软弱、阴虚盗汗,常与熟地、龟版、枸杞、牛膝同用。

柏子仁还是食疗的上好食材,熬制柏子仁粥服食,对长期失眠、心慌心悸,或自汗盗污多汗的中老年人来说,极为合适。

注意:大便溏薄者及痰多者忌用。

侧柏叶为侧柏的嫩枝与叶,其性寒,味苦涩,具有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血痢、风湿痹痛等症。

《本草正》载:侧柏叶“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侧柏叶煎剂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等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急、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百日咳、溃疡病并发出血等症,均取得明显的效果。

金针菜与萱草根

金针菜学名萱草花,是百合科植物萱草的花蕾,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较好的疗效。

《本草正义》载:“萱草花,今为恒食之品,亦禀凉降之性,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利胸膈,安五脏;消食利湿热,其效颇著。”

现代科研证实,金针菜具有显著地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保健蔬菜;金针菜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有较好的健脑,抗衰老功效,故人们称之为“健脑菜”;金针菜中还含有效成分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丰富的粗纤维能促进大便的排泄,因此可作为防治肠道癌瘤的食品,常吃金针菜还能滋润皮肤,增强皮肤的韧性和弹力,可使皮肤细嫩饱满、润滑柔软,皱褶减少、色斑消退、达到美容的效果。

注意:金针菜性凉,故胃肠道溃疡、脾胃不和的人,以少吃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鲜金针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有较大的毒性,所以不宜食用鲜品。

萱草根为百合科植物萱草的根,性凉,味甘,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尿血、膀胱炎、乳汁缺乏、月经不调、便血等症,有较好的效果。

外用捣烂敷,治乳痈肿痛;将鲜萱草根60克(洗净)塞入母鸡膛内,炖3小时后食之治黄疸:母鸡1只(净膛,去头脚),将鲜萱草根60克(洗净)塞入鸡膛内,炖而食之,可治黄疸。

川楝子与苦楝皮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性寒,味苦,有小毒,具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等症。

《神农本草经》载:川楝子“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川楝子配伍使君子、槟榔,加强杀虫消积的作用;配伍香附,能理气止痛,共奏舒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闷不舒、乳房胀痛以及月经不调等;配伍小茴香,能理气止痛、温肾散寒、和胃调中。

现代药理研究,川楝子的有效成分川楝素有驱蛔虫作用;大剂量川楝素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能抗肉毒中毒,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头癣均取得满意疗效。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苦楝皮为川楝的根皮,寒,味苦,有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疹、疥癣等症,还可杀灭蛔虫、蛲虫等寄生虫。

《日华子本草》载:苦楝皮“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苦楝皮的酒精浸液,对若干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的苦楝素能兴奋肠肌,使张力和收缩力增加,故用以驱虫时,不需另加泻药,对血象、血压,呼吸、子宫等均无明显影响。

注意:体弱及脾胃虚寒者忌服,肝炎、肾炎患者慎服。

板兰根与大青叶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颜面丹毒、热病发斑、流感、流脑、肺炎、肝炎、菌痢、胃肠炎、口疮、麻疹、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症。

《分类草药性》载:板蓝根“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的多糖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所含的靛玉红具有抗肿瘤作用。

临床上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配伍,可用于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症;与生地、紫草、黄芩等同用,可用于时行温病,温毒发斑等症。

大青叶为菘蓝的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温病热盛烦渴、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等症。

《本草经疏》载:“大青叶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热明矣。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青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及抗大肠杆菌内毒素作用。

临床报道,用大青叶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上呼吸道感染、麻疹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细菌性痢疾及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等症,均取得明显效果。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