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冬至一阳初生后,阳气逐渐强大,由下而上,经小寒至大寒,才彻底将寒气逐出地面。大寒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也是冬天结束、春季到来的转折点。
寒极则温热渐生,大寒一过,立春随来,天气转暖。因而,在这个特殊的时节,跟艾艾君一起为健康“保暖”吧!
艾灸暖身又暖心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此时艾灸,可以借助艾火之力以补人之虚,具有激发经气,调动恢复人体本身内在潜能,建立人体的平衡系统与大自然的系统相适应,从而达到调理疾患、驱寒补阳、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艾艾君在上文说到大寒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段,但同时也是一年当中最后一个节气,此后阳气便渐渐升发,因此这一时节的艾灸要以肾经为主,肝经为辅,既要进一步补益阳气,又要逐渐注意肝气的调畅,迎接春季的到来。大寒前后,可艾灸以下穴位:
太溪穴
此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太溪穴能清热、安神、健腰,起到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
肝俞穴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肝俞,能补益肝血、舒经理气。肝脏功能正常,则能有效分解体内毒素并协助其他脏腑将毒素排泄出去。
中府穴
中府穴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艾灸此穴可以起到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的作用。
防寒护好五部位
头颈部:头颈部位接近心脏,皮肤较薄,血管较粗,均是人体散热、消耗能量最大的地方,最先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建议冬季出门可戴帽子、戴围巾并穿立领装,不仅能挡住寒风,也能防止头颈部的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感冒、头痛、颈椎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鼻子:随着天气寒冷,鼻炎高发成为很多人的困扰。此时,不妨试试“以寒制寒”,每天早上起床后和出门前都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能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对缓解鼻塞、打喷嚏等有帮助。
腰背部: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后腰为肾脏所在。肾脏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腰部与背部相连,后背是人体“督脉”循行之处,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建议在天气好的时候,可经常背对太阳而晒,阳气能最快运送到全身。若是天气不好,也可在室内双手搓腰至发热,能促进腰背部血液循环,有强壮腰肾的功效。
腹部:“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易让寒气入侵,也就容易受凉。一旦腹部受凉,会引起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尤其是女性易出现痛经、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等。可以多按摩腹部来提高人体自身的驱寒能力,或用艾艾贴艾灸腹部穴位,以驱寒、固气、通阳。
四肢:冬季不少人都受手脚冰凉的困扰,因此,出门最好戴着手套,在室内手觉得冷了应多搓搓手,揉按手指和手掌的穴位(如劳宫穴)有防寒、疏通经络的作用。在脚部保暖方面,应多活动,行走是足部保暖的最佳办法;艾灸脚部穴位也能有效驱寒。
进补到尾声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
冬季进补,要注意补充阳气,以养护肾气。食物方面可以多吃桂圆、大枣、红糖、小米、山药、茯苓、莲子、薏仁等。同时,为了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今日,就让艾艾君为各位推荐一道适合此时食用的养生佳品——龙眼红糖粥吧!
原料:龙眼肉30克,粳米100克,红糖、红枣适量。
做法:
1、将龙眼肉用温水浸泡片刻。
2、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置旺火上煮至沸,加入龙眼肉、红糖、红枣,文火微沸至米烂、汤稠,表面有粥油形成即可。
功效:此粥具有大补气血、开胃益脾、养气安神之效。
注意:痰湿中满及外感高热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