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医解读不同类型便秘的原因与治疗

  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其病因病机归纳起来,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一、肠胃积热

  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形成所谓“热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二、气机郁滞

  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或大便干结而成气秘。如《金匮翼?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三、阴寒积滞

  恣食生冷,凝滞胃肠;或外感寒邪,直中肠胃;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结,均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传导失常,糟粕不行,而成冷秘。如《金匮翼?便秘》日:“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

  四、气虚阳衰

  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虚阳衰;或久病产后,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使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

  五、阴亏血少

  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润,大便干结,便下困难,而成便秘。如《医宗必读?大便不通》说:“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病机

  一、发病

  无明显季节性,男女均可发病,老年人居多,多为慢性。

  二、病位

  本病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

  三、病性

  便秘总以虚实为纲,冷秘、热秘、气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虚秘则属虚。

  四、病势

  虚实之间可以转化,可由虚转实,可因虚致实,而虚实并见。

  五、病机转化

  脾虚传送无力,糟粕内停,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可成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气机,若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能畅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均可导致便秘。

  辨证论治

  一、实秘

  1.肠胃积热

  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胃为水谷之海,肠为传导之官,若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则大便干结;热伏于内,脾胃之热熏蒸于上,故见口干口臭,面赤身热:热积肠胃,腑气不通,故腹胀腹痛;热移膀胱,则小便短赤;苔黄燥为热已伤津化燥;脉滑数为里实之征。

  治宜: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2.气机郁滞

  症状: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暧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苔薄腻,脉弦。

  证候分析: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传导失常,故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腑气不通,则气不下行而上逆,故暧气频作,胸胁痞满,糟粕内停,气机郁滞,则腹中胀气;肠胃气阻测脾气不运,故纳食减少;苔薄腻,脉弦为肝脾不和、内有湿滞之象。

  治宜: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二、虚秘

  1.气虚便秘

  症状: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面色?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脉虚。

  证候分析:气虚为肺脾功能受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虽有便意,临厕须竭力努挣,而大便并不坚硬;肺卫不固,腠理疏松,故挣则汗出短气;脾虚则健运无权,化源不足,故面色?白,神疲气怯;舌淡苔薄,脉虚,便后疲乏,均属气虚之象。

  治宜: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2.血虚便秘

  症状: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甲色淡。舌淡,脉细涩。

  证候分析:血虚津少,不能下润大肠,故大便秘结;血虚不能上荣,故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心失所养则心悸;血虚不能滋荣于脑,故头晕目眩;舌淡,脉细涩为阴血不足之象。

  治宜: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3.阳虚便秘

  症状: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恍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背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证候分析:阳气虚衰,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阴寒内盛,气机阻滞,故腹中冷痛,喜热怕冷;阳虚温煦无权,故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小便清长;面眈,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阳虚内寒之象。

  治宜:温阳通便。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