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所以也是健康“储蓄”的最好季节。冬季闭藏,万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内。人在这时只要顺应这一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长寿。
冬至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脏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前后常拉耳垂、提耳尖、摩耳廓,直到耳部感到发热,有利于全身保健。还可以每天坚持练习“中医五绝保健操”中的“双龙探海”动作,手法为压放,取穴“关元、中极”。方法是:以双手食、中、无名指并拢,手心向腹,双手指呈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重叠,按于脐下穴位上,随着收腹将气上提之势,手指掌深深下压至尽处,当再也不能将腹深收之时,突然将气放开,猛将双手抬起离腹部尺余远,呈搂腰状崩住手劲稍停片刻,调整呼吸,再反复以上动作,连做七次;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起到固元补肾的作用。
冬至时节一定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通过合理的运动就可以帮助我们升发体内的阳气,但是过度的升发阳气就会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蛰藏的养生道理了。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强体育锻炼之外,在日常饮食中,还应多吃些御寒食物。这些食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冬至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进入冬季,有些人便会显得意志消沉,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能让心情舒缓下来。同时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猫子”。
情绪低落时,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尽量与人接触,这样可以将忧郁减到最低程度。还可以加入社区活动,培养一些适宜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