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头痛苦恼多,药食同源祛头痛!

  生活中的很多琐碎小事,都让人心烦意乱、头痛不已。说起头痛,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只是很多人都觉得是小毛病,多半是不以为然,但若头痛欲裂,痛感透彻心扉,仍一味隐忍,可就要受大罪了。头痛无论轻与重,都该积极治疗,如何治?药食同源祛头痛!

  一、概念

  头痛是指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致使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头痛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西医学中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性头痛以及其他原发性头痛等,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诊断依据。在头痛的诊断过程中,应首先区分头痛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原发性头痛多为良性病程,继发性头痛则为器质性病变所致,任何原发性头痛的诊断应建立在排除继发性头痛的基础之上。

  2、头痛的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头顶、枕项或全头部。一般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者,多为全头作痛;阳亢者痛在枕部;寒厥者痛在巅顶;肝火旺者痛在两颞。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有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头痛不已。

  (二)鉴别诊断

  1、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室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一般起病缓慢,病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处固定,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止。

  2、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3、根据头痛的不同性质判断其证候头痛因于痰湿者,重坠或胀;肝火者,跳痛;寒厥者,冷痛而刺痛;阳亢者,痛而胀;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者,隐痛绵绵或空痛。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外感头痛多属实证,治疗当以疏风祛邪为主,兼用散寒、祛湿、清热之品。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宜滋阴养血、益肾填精;虚实夹杂者,宜扶正与祛邪兼顾。

  治疗头痛应重视循经用药。如太阳头痛选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用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少阴头痛选用细辛;太阴头痛选用苍术。

  (二)分证论治

  1、风寒头痛证候: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

  基本处方:川芎15g,白芷9g,藁本9g,羌活9g,细辛3g,荆芥15g,防风9g,薄荷15g,菊花10g,蔓荆子9g。

  2、风热头痛证候: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代表方:芎芷石膏汤。

  基本处方:菊花15g,薄荷15g,蔓荆子9g,川芎15g,白芷9g,羌活9g,生石膏9g。

  3、风湿头痛证候: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基本处方:羌活15g,独活15g,藁本9g,川芎9g,白芷9g,防风6g,细辛3g,蔓荆子6g。

  4、肝阳头痛证候: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而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

  基本处方:天麻9g,石决明18g,珍珠母10g,龙骨15g,牡蛎15g,钩藤12g,菊花10g,栀子9g,黄芩9g,丹皮9g,桑寄生9g,杜仲9g,牛膝12g,益母草9g,白芍10g,夜交藤15g。

  5、血虚头痛证候:头痛而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代表方:加味四物汤。

  基本处方:当归9g,生地黄12g,白芍9g,首乌10g,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5g,黄芪15g,川芎6g,菊花10g,蔓荆子10g,五味子5g,远志10g,酸枣仁15g。

  6、痰浊头痛证候: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基本处方:半夏10g,陈皮10g,枳壳10g,厚朴10g,白术9g,茯苓9g,天麻9g,白蒺藜6g,蔓荆子10g。

  7、肾虚头痛证候: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代表方:大补元煎。

  基本处方:熟地黄9g,枸杞15g,女贞子10g,杜仲9g,川断9g,龟甲9g,山萸肉10g,山药15g,人参10g,当归10g,白芍9g。

  8、瘀血头痛证候: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

  基本处方:川芎9g,赤芍9g,桃仁15g,益母草15g,当归9g,白芷15g,细辛3g,郁金9g,全蝎9g,蜈蚣9g,僵蚕9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针刺疗法

  取穴:太冲、足三里、合谷、头维、百会、率谷、风池。

  操作:常规进针,得气后,太冲、合谷用泻法,其余各穴用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二)按摩疗法

  可在足部全息穴区找压痛点,按揉3~5分钟。按揉合谷、太阳穴各2分钟。前头痛加揉印堂穴2分钟,后头痛加揉双侧风池穴2分钟,顶痛加揉百会穴1分钟。

  (三)刮痧疗法

  头部(风池、风府、百会、太阳)、上肢肘外侧(曲池)、手腕外侧(列缺)、背部脊柱两侧(大椎、脾俞、膈俞、肾俞、肝俞)各1~2分钟。

  五、药膳食疗

  多食用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此外,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以下食疗方。

  1、绿精茶

  此茶具有祛风止痛之功,适用于各种偏头痛。

  原料:绿茶10g,谷精草10g,蜂蜜25g。

  制法:将绿茶和谷精草放入锅内加水煮沸5分钟,去渣,加蜂蜜温饮。

  2、葱白川芎茶

  适用于风寒头痛。

  原料:葱白2段,川芎10g,茶叶10g。

  制法:将葱白、川芎、茶叶放入杯中,开水冲泡,去渣温饮。每日1剂,可多次冲饮。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