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适症状,男女老幼都有可能发生。民间往往以为头晕是贫血引起,因而常常采取“补血”的方法治疗,以期达到防治的目的。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呢?头晕一味地“补血”能否解决问题呢?
中医学将头晕分为几种证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作出初步判断,并根据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食疗调治,而不应一味地进补或者“补血”。肾精不足型患者有头晕的同时,伴有耳鸣、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遗精、健忘、发落齿摇、便秘等症状。食疗调治可用枸杞、当归、山药、人参等泡茶调治。阴虚阳亢型患者有头晕头胀、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其舌红苔黄。食疗调治可经常食用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或用决明子、菊花、莱菔子泡茶饮,还可食用药膳如天麻钩藤羹、银耳红枣羹、百合莲子羹等。气血亏虚型患者有头晕乏力,其面色萎黄。食疗调治可经常适量食用桂圆肉、桑葚子补血,还可用当归、黄芪、人参泡茶喝,药膳可食用花生枣泥粥、人参旱莲粥、桂圆花生藕节汤等。体虚痰浊型患者有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恶心欲吐、肢麻沉重、腹胀便溏,其舌苔白腻。食疗调治可经常食用薏苡仁、芡实等健脾化湿,还可以天麻、半夏、橘皮泡茶喝,药膳可食用加味橘皮粥、红萝卜海蜇粥、陈皮薏苡仁粥、芥菜粥、香菇桃仁汤、玉米粉粥等。小健提醒:儿童头晕者在明确无器质性疾病后,应以食疗为主,不宜过用补药;确实体质虚弱、先天不足、有贫血症状者,可采取药补,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