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涂了防晒霜还会变黑?入秋防晒有3误区

  误区1:防晒霜能防止皮肤晒黑。太阳紫外线分为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其中让肌肤变黑、老化的头号敌人是UVA。正确涂抹防晒霜能防止皮肤晒伤,但仍会让人变黑,只是与不擦相比,延迟了被晒黑的时间。

  文章导航

  夏季利用食疗防晒斑

  夏日防晒需涂防晒霜

  番茄还可以防晒-预防皮肤衰老

  夏季防晒先养肾肾虚皮肤粗糙

  误区2:阴天能挡住紫外线,不用防晒。很多人认为,阴天时云层能抵挡紫外线,因而出门无需涂抹防晒霜。阿玛尼博士表示,紫外线全年白天都保持相同的强度,不受天气和季节影响。现在虽然入秋了,仍然要做好防晒工作。即便是阴天,紫外线也会穿透云层直达地面。因此,阴天出门也要涂抹防晒霜。

  误区3:在水中不会晒伤。水有助于降低体温,让人感觉太阳不那么晒,所以有些人认为,浸泡在水中的皮肤就不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塞卡指出,水非但无法阻隔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反而由于折射作用,会让人体在不知不觉中接触更多紫外线。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在水中时,最好穿上T恤和短裤。

  那么,应该如何科学防晒呢?建议大家根据皮肤类型和在外活动的时间选择防晒霜。一般类型皮肤和对光敏感的人,选择SPF值(防晒指数)在12~20之间的防晒霜为宜。上班族在上下班路上会接触阳光,为了使肌肤透气,选择SPF15以下的防晒霜即可,以脸部防晒为主。如果需要长时间在外奔波或旅游外出,可用SPF20以上的产品;在野外游玩、海滨游泳时,人的肌肤完全暴露在阳光下,需选用SPF30以上的防晒产品。敏感性皮肤的人应挑选植物配方的防晒霜,避免因化学性成分引起过敏。

  拓展:都说立秋后别得意太早,接着还有个秋老虎等着,但没想到今年这头老虎这么凶残,立秋后还连续多日出现40℃左右的高温,真真是吓得人花容失色。如此气温,可是苦了我们的皮肤,被烤得“外焦内嫩”不说,一些皮肤上的疾病也随之而来。

  皮肤越白晒得越惨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讨论,40℃高温,男生打伞是否显得太娘?其实,如果这个男生皮肤比较白的话,打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皮肤越白的人越容易得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是这个季节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长时间的暴晒后,皮肤受损,可能产生红斑、水疱、脱皮、痒等症状。”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西京说。

  日光性皮炎分为日晒伤和多形性日光性皮炎两种,它们的外在表现比较相像,如果发现自己晒伤比较严重的话,如晒伤面积较大,痛感较强,甚至头晕、恶心等症状产生,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治疗。

  王西京介绍,避免日光性皮炎,首要的是减少光照,在高温、强光天气减少外出,特别是上午11点到下午2点左右,日照最强,更是不宜外出。如果有事外出,遮阳伞、太阳镜、防晒衫等武器是必备的。

  另外,“吃错菜”也会增加日光性皮炎的得病概率。苋菜、油菜、马齿苋、芹菜、茄子、土豆、菜花等蔬菜都是含有感光物质的食品,所谓感光物质,是指善于吸收光线的物质。由此可见,如果这个时候吃这种蔬菜会产生什么后果。当然,到了日照时间较短的冬季,这些蔬菜反而是好东西了。

  脓疱疮和痱子偏爱小朋友

  现在人们似乎更“文明”了,走在街头,光屁股的小孩很少见了,现在的小朋友大多穿得跟个小大人似的,规规矩矩的,但是孩子爱玩的天性是不可遏制的,在大人看起来会使人萎靡不振的高温天气里,孩子们照样跑得满头大汗,因此家长尤其应该注意孩子的皮肤问题。

  痱子是这个时节孩子多见的皮肤问题。痱子是天气闷热、出汗不畅引起的,对付它,除了用痱子粉外,还需要保持孩子所处的环境凉爽、通风,穿宽松的衣服,勤洗澡、勤换洗衣服。

  脓疱疮也多见于小朋友,由于它有传染性,因此往往一个幼儿园里,会同时有很多小朋友得这种病。

  “脓疱疮初发时为少数散发的鲜红色丘疹或水疱,米粒至黄豆大小,以后迅速增大增多,并形成脓疱。最后,脓疱破裂,露出糜烂面,上有脓液,干燥后结成蜜黄色或灰黄色痂。脓疱疮常发生在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自觉瘙痒。病情严重的,可合并淋巴结炎或其他病症。”王西京介绍。

  预防避免脓疱疮的发生和流行,需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和休息,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衣物、洗涤用具等生活用品;对已发病的患儿积极治疗,以清除疾病传染的根源。

  别让脚气把小伙伴熏坏了

  秋老虎阶段,是典型的湿热天气,正是脚气较为严重的时节。作为一种“准化学武器”,脚气对患者和他身边的人都有较大的杀伤力,因此对脚气的控制、治疗刻不容缓。

  “脚气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和其他慢性病一样,脚气的治疗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人脚气反复发作,甚至放弃了治疗。因此对于脚气患者来说,治疗时应摆正心态,坚持治疗,才能起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王西京说。

  对于脚气患者来说,功夫自然要做到脚上。除了坚持治疗外,要勤洗脚,保证脚部干燥、通风,不要选择不透气的鞋子,不要抓挠患处。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