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锦衣卫,在大家的印象中应该都是杀人不眨眼,武功极高的杀人狂魔吧。其实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明初的军事组织主要是“卫”和“所”,每卫下辖正规军5000人,卫下面又分千户所和百户所。最初,明朝京城禁卫军就下辖48处卫所。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进行军事改革后,从禁卫军中挑选了大量优秀人手,组建了12个亲卫军,其中锦衣卫是被他最看重的。在日常的宫门防守中,其他亲卫军都是分别值守皇城四门,只有锦衣卫日夜在午门外守候。
原本这么一把监听与杀人利器,让朱元璋很是欣喜。但随着太子朱标的去世,朱元璋也开始变得恐慌起来。因为锦衣卫手中掌握了太多常人难以接触到的秘密,如果他们能为皇帝所用,那自然能成为一把治国利器。如果他们被别有用心者掌握,那大明王朝将有倾覆的危险。再加上锦衣卫平时有虐待犯人,将人屈打成招的行为。所以朱元璋在晚年便焚毁了锦衣卫的刑具,收回了他们逮捕和审讯的权利。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后,为了寻找到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不仅重启了锦衣卫,而且还新设了东厂来与锦衣卫抗衡。此后朱棣的后世子孙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先后设立了“西厂”和“内厂”。一时间,特务组织遍天下,处处都是明朝的厂卫人员。与东西两厂不同的是,锦衣卫只效忠皇帝,所以很少会出现会把持朝政的人物。这也是它自有明一代,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
由于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所以,朝中官员多畏惧锦衣卫。但是,锦衣卫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士大夫,所以一般不会审讯以及捉拿普通百姓。普通的百姓刑、民事案件只通过正常的司法进行处理。
洪武时期,因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朱元璋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的这项职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恢复了锦衣卫的所有权力,并有所加强。他设置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拷问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明宪宗成化年间又增铸了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毋须通过指挥使转达,使锦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极致。
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称为“缇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另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厂卫,是间接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