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街亭战役——一场骑兵对步兵的胜利

街亭战役,很多人指责诸葛亮错判敌情,轻视张合,没有亲自率主力前往,而是仅仅派马谡带领部分兵力去阻击,结果不敌溃败,断送了第一次北伐的大好时机。

然而根据袁子的一段话,我们能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从这段话我们惊讶的发现,诸葛亮本人亲自率军到过街亭,而大败的马谡军,仅仅是诸葛亮的前军也就是先头部队而已。是诸葛亮的主力部队迟到一步,而马谡军已经溃败,战局无法解救,所以诸葛亮只好率军退走。也有人指责诸葛亮行军速度缓慢,错事良机,比方说袁子就说诸葛亮“贪三郡之功,徐而不进。”那么,事实究竟如何?笔者试作出这样的分析。

蜀军出兵北伐后,三郡叛魏应亮,陇右形势大好。但仍然有部分魏国城池继续抵抗,拒不投降,蜀军便分兵攻打,企图夺取整个陇右。与此同时。魏国朝廷派张合率精锐骑步兵五万人,从洛阳出发火速救援关陇。得到消息的诸葛亮便开始调集主力,准备迎击。

有人认为,诸葛亮轻视了张合的援军,没调主力,只派了马谡前去阻击。笔者认为这种推测不能成立,首先,张合是魏国老资格的名将,他的战功诸葛亮应该有所耳闻,而他率领的五万步骑也是魏国精锐中央军,凭诸葛亮谨慎的性格,怎么会大意轻敌呢?

笔者根据史料大胆的推测,此时的蜀军正分兵四处攻打城池,主力部队一下子难以迅速集结,诸葛亮手头的机动兵力也很有限,而魏军骑兵部队,行军极为迅速,如果蜀军不抢在魏军之前占领街亭、陇山一带的有利地形,而让魏军骑兵过了街亭,那么阻击起来就困难了。所以,诸葛亮果断的把手头有限的机动兵力交给马谡,让他作为先头部队火速赶往街亭,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尽可能的拖住魏军。自己则集中各部,随后赶来。所以才会出现马谡是前军,诸葛亮随后到的情景。

当然,有文章作者认为,马谡不是赶往街亭,而是街亭附近的陇山,因为那里的地形远比街亭险要。但不管是街亭也好,陇山也好,总之蜀魏两军都是迅速的前进,都是期望先敌军一步,占领有利地形,制敌而不制于敌。于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军事赛跑开始了。

蜀军是一支以步兵为主的部队,没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步兵标准行军速度一天24公里,急行军速度一天40公里。反观魏军,“步骑五万”,可见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骑兵的行军速度,标准是一天80公里,急行军速度一天150公里以上,史书记载曹军骑兵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相比之下,步兵简直成了蜗牛。张合是火速救援陇右,用的必然是急行军速度,当年汉军反击匈奴的时候,一般是骑兵部队迅速前进,寻找敌人,而步兵部队则携带辎重随后跟进。笔者判断张合的步骑五万用的可能也是这个方法,骑兵大队在前,步兵辎重跟进。尽管蜀军离街亭的距离相比魏军要近一些,然而魏军的骑兵实在太快了。

马谡赶到了街亭,张合马上也到了。有教授著文称马谡和张合是同时赶到街亭的,也有人认为马谡早张合一两天。无论如何,上天没给马谡多少准备的时间。演义认为马谡把部队拉上山,是因为纸上谈兵想居高临下击破魏军,。但笔者认为,马谡是突然和魏军遭遇,没有时间在平地上构筑防御工事,在仓促中,只好上山借助天然地形,抗击魏军。因为步兵在平地上如果没有防御工事的依托,是很难和骑兵抗衡的,骑兵可以轻而易举的把步兵冲散,击垮。马谡在慌乱中被迫上山,等他发现魏军围山,山上无水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也有人认为蜀军的失败是诸葛亮和马谡对魏军行军速度估计不足,所以行动迟缓,错失良机。笔者认为不对。诸葛亮本身就是北方人,对骑兵这个兵种应该不陌生,特别是赤壁之战中,曹军骑兵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打的刘备全军覆没,这一点诸葛亮是亲自领教过的,所以不存在对魏军骑兵行军速度估计不足的问题。况且诸葛亮生性谨慎,不是那种粗心大意的人。反观马谡的步兵能和张合的骑兵同时抵达街亭,甚至还稍早一些,而且,马谡刚败,诸葛亮的本部就赶到了,尽管蜀军行军距离稍短,但对比下骑兵的速度,我们不难发现,蜀军已经是用尽全力在急行军了。

诸葛亮的本部抵达战场时,形势已无可挽回。此时的蜀军分成了三部分,马谡部已经溃散,还有部分留在陇右攻打城池,此时诸葛亮的本部军队兵力可能也并不是很多,很可能还没张合的多,况且人家还是精锐骑兵,反攻街亭危险性太大。所以诸葛亮果断的决定撤退。张合虽然大获全胜,居于明显的有利态势,凭借骑兵的速度要追是肯定追的上的,但他也不敢轻易追击诸葛亮,想必也是慑于诸葛亮的威名,有所忌惮。

街亭战役,蜀军失败了,与其苛刻的指责是败在人的指挥错误上,倒不如说是败在机动能力,败在实力上。蜀军由于国力的弱小,在与魏军进行大规模的决战中,明显力不从心。没有车骑等“重型装备”的军队,是很难在北方与北方的重型军队进行决战的。这一点,蜀吴都是如此。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