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我刚刚看了电视剧"三国"中闻名中外的官渡大战,让我回味无穷。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大胜。去年袁术已死,次年袁绍又驾鹤西去。从那时候起,整个中原,乃至整个中国,都属性曹的说了算。
观望整个战役,我们不难发现,袁绍当时拥有数十万精兵,并占有冀、青、并、幽四州之地,国力丰厚,兵强马壮。而曹操呢?只有区区十万军士,且只占有兖州和中原一席。从实力上看,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并且曹操当时也是身处险境:北有袁绍,东有吕布,西有张绣,南有袁术,再加上一个不怀好意的孙坚。所以,曹操心里总是闷得慌。
最先捅破这层窗户纸的还是荀逾。荀逾对曹操说过,袁绍虽强,但仔细看来非也。在他看来,曹操与袁绍相比有四胜:第一是气度胜,第二是谋胜,第三是武胜,第四是德胜。类似的话郭嘉也说过,他更夸张,一下子讲出了十胜: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荀逾甚至还预料到,许攸一定会叛变,至于袁绍的上将颜良、文丑,则不过是匹夫之勇,一战皆可擒之。而最后的结果正如他所言。许攸叛变,田丰被囚,袁绍吃了败仗,颜良、文丑的脑袋也都搬了家。
也正如许攸后来所说,袁绍真乃一庸主。他虽饱受"四世三公"之荣,但却是徒有虚名。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袁绍的思维在某些时候显得如此幼稚。
徐州之战,刘备被困,情况万分紧急。刘备特令糜芳去冀州求袁绍发兵相救,而正好,袁绍的小儿子突然发病,生命垂危,袁绍悲痛万分,为了能看守儿子,断然拒绝发兵。你看看,哪有为了儿子而放弃良机的统帅的?
这么看来,袁绍兵败也就不足为奇。袁绍一生有能耐,有魅力。却在最关键的时刻变得愚蠢,固执和自大。
可以说,袁绍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曹操太强,乃是他做人的失败。官渡之战后一年,袁绍口吐鲜血,与世长辞,曾经不可一世的袁氏兄弟也随着灰飞烟灭。
牛通社记者 叶弘远 文一街小学塘北校区 五(1)班!--adv_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