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公孙度与公孙域儿子同名、同年,受到宠爱,后来割据辽东,因受到辽东郡的轻视,执法残酷报复。他收捕了任命自己儿子公孙康担任伍长的公孙昭,以及豪强田韶等都用法诛杀,夷灭百余家。又发兵攻打高句丽,向西攻打乌丸,在得知中原混乱后,开始图谋代汉称王。同郡的李敏厌恶他的言行,带领家属逃离辽东,公孙度竟然挖掘了他的父冢,诛杀了他的宗族。李敏是知名的士族,公孙度打击他是为建立自己的家族统治,不久他就自行建立汉祖庙,建坛自立,对曹操给他的封号永宁乡侯置之不理称王。
建安九年公孙度死后,儿子公孙康即位,为了加强与中原的关系,他让弟弟公孙恭担任朝廷加封的永宁乡侯,建安十二年,公孙康杀害了袁尚兄弟,换取曹操对辽东自立的认可,曹操表示“海北土地,割以付君,世世子孙,实得有之”,暂时默许了辽东割据,封公孙康左将军、襄平侯。不久公孙康死后,儿子幼小,众人拥立他弟弟公孙恭即位,改称辽东太守。公孙恭与曹魏关系和睦,曹丕代汉后,加封他为车骑将军。公孙恭患病不能治国后,长大成人的公孙渊夺位,这年是太和二年。
公孙渊也被加封为车骑将军,仅排在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之下,但是他有野心,与东吴交通,当年公孙康就曾杀孙权的使臣,双方结仇,东吴多数大臣都反对与公孙渊联合,但是孙权不听,派太常张弥等人帅庞大使团到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结果被公孙渊诱杀,向曹魏报捷。曹魏对公孙渊的反复无常也处置失当,竟然对他重赏,当时大司马曹真去世,曹睿竟把公孙渊直接从车骑将军提升为大司马,排在大将军司马懿之上,这是在司马懿刚打退诸葛亮取得重要胜利后不久的青龙元年底,不仅如此,而且还封公孙渊为乐浪公,成为唯一的异姓公爵。这也难怪司马懿的部下不满,在青龙三年凉州发生反曹的舆论事件。
当时担任凉州刺史的是徐邈,他是幽州人,与公孙集团对立,他与李敏家族关系密切。但是曹魏对公孙渊的恩宠并没有笼络他,曹魏被迫派毌丘俭等攻打他,但都没有平定,不久野心膨胀的他就自立为燕王。公孙渊还联合鲜卑等攻打临近辽东的幽州等北方领土,曹魏被迫调被提升为太尉的司马懿去平定辽东,公孙渊任大司马比司马懿太尉的职务高,指挥的兵力也多于司马懿的四万人,但是依然担心向东吴求援,孙权要杀了他的使臣,羊衜表示应该鼓励公孙渊与曹魏作战,利用他们相持的机会攻略曹魏边郡,孙权接受了这个意见,同意援助,实际采取渔利态度。司马懿向曹睿预测了三种敌情和作战时间后率军攻辽东,他带领的主要将领有胡遵、胡奋父子,有陈珪、虞松、牛金等人,兵力仅有的四万人中还有上千六十老翁。
司马懿在辽东用计谋调动敌军,设疑兵诱敌,绕过敌军主力攻打襄平,平定辽东,释放了公孙恭家族。东吴利用双方的战争攻略边郡也取得些战果,但是因为司马懿迅速取得了胜利,没能有大收获。司马懿在这次战争中尽管兵力少,但是战术运用高明,在战略上也能联合鲜卑的慕容氏和高句丽,和他们联合攻打辽东,最终取得胜利。辽东的平定对整个中国的战略格局和未来发展起了重要影响,这是幽州在分裂数十年后终于重新统一,也使幽州地主阶级成为司马氏集团最忠诚的拥护者,当时幽州的士族在朝廷中主要有刘放、徐邈等,刘放任中书监,与中书令孙资是促成司马懿辅政的关键人物,他的女婿张华也是幽州人在晋朝时任司空、中书令,也是著名的贤臣。
徐邈曾经是司马懿的抚军大将军军师,当时任凉州刺史,司马懿辅政后入朝任职,后来历任司空等职,他的女婿同样著名,是晋朝的名将王濬,与司马懿的女婿杜预都是统一名臣。在未来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幽州辽东士族李胤,他的祖父就是李敏,遭到公孙度迫害,整个家族被杀戮,与公孙氏有深仇大恨。他的父亲曾寻找祖父二十余年未婚,后来被徐邈劝说成家,生下李胤后即守丧不久去世,李胤少孤,母亲改嫁后,独立生活,守孝尽节,备尝艰辛,造就了他后来清廉的生活作风。李胤被司马昭重用,在平蜀战役中,都督关中军事,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胤在晋朝建立后历任侍中、尚书仆射、尚书令、司徒,是晋朝重用栋梁,他与彭灌是晋初最著名的清官。李敏早年就担任过河内太守,与河内司马氏必然有联系,司马懿又为李敏家族报仇,因此李胤也必然对司马氏忠诚。参加辽东战役的其他众将中:胡遵历任征东大将军、卫将军;胡奋历任尚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等职;虞松历任中书令;都是在未来发挥了非常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
辽东在东汉有二十多万户,到统一时仅有四万户,足以体现公孙氏集团对内残酷统治、对外侵略造成的严重危害。司马懿率领鲜卑、高句丽等各族人民平定辽东是进步的战争,对中国进步起了重要作用。司马懿在战争中采用的军事战略思想受到毛主席推崇,与皇太极攻北京和林彪攻锦州等古今很多战役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