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蜀军原本并未选择街亭阻击战场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由于马谡在街亭阻击战中的惨败,导致整个战役大好局势的丧失,诸葛亮不得不撤回汉中。

对本次战役的兵力和街亭的实际位置,已经有专文进行探讨。这里不再叙说。本文的重点是从作战地形和军事历史的角度,探讨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街亭作为阻击的战场?

2、街亭城能够作为阻击的堡垒吗?

3、这是一场仓促进行的阻击战吗?

4、马谡为什么选择上山防守?

5、诸葛亮是如何对马谡布置的?

一、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街亭作为阻击的战场?

上图是甘肃秦安东北90里的陇城乡之街亭的实地照片(好象贴不上,在本站三国遗址一文中有此照片)。根据最新的论点和本人专文的论述,可以说这里就是真正的街亭古战场。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里的地形比较平坦,清水河既浅又窄,附近的山势也很平缓(当然在1800年前,河水或许与现在有所不同,但是地形基本应是不变的),应当说根本不是阻击的理想战场,更谈不上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了。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安排马谡在这样的地方阻击优势的魏军主力呢?

我们先看一下在同期这个地区的防御作战:

公元30年,刘秀大军西上陇山,进攻陇右的隗嚣集团。隗嚣大将王元抢先占据陇坻的险要,伐木塞道,依险据守,打得进攻的刘秀军大败而回。(陇坻位于甘肃张家川,在街亭的东面60里的陇山中,扼关中通向陇右,穿越陇山的大道)

公元32年,刘秀大将来歙率2千人袭占战略要点略阳(今秦安陇城镇,街亭西5里左右),并抗击隗嚣数万大军的围攻达数月,为刘秀大军的全线进攻消耗了敌军力量、赢得了时间。

公元214年,夏侯渊北上进攻显亲的韩遂,到达略阳,这时略阳没有人占领和防守,夏侯渊于是以此为基地,留下辎重,自率轻装部队袭击周围的敌军,取得了胜利。

由此可见,据守此路的要点有两处——街亭东面的陇坻或者是略阳城:陇坻在陇山上地形险要,而略阳城据此大道要冲,城小而坚固。

而街亭正位于这两个要点之间,没有险要可守。所以此街亭一定不是诸葛亮开始选择的阻击战场。虽然诸葛亮本人没有到过街亭,但是一定在准备北伐时派人侦察了魏国关陇地区的地形。

二、街亭的略阳城能够作为阻击的堡垒吗?

根据214年夏侯渊作战的情况来分析,这时的略阳(街亭)已经不是公元32年时坚固的略阳城了。因为其对手根本没有占据略阳。为什么呢?

由于在东汉时期,这里并不是前线,所以没有什么战事发生,故略阳城很可能已经残破荒废了,或者东汉为防止少数民族利用坚固城池造反,拆除了略阳城。否则韩遂不会不抢先占据这个战略要点来对抗夏侯渊的进攻。

而且从东汉初期来歙仅2千人守城数月来看,此城很小,马谡的大军必定不能全踞城中,只能是少部分入城,大部分驻守城外。

所以马谡的大军是无法用街亭附近的略阳城作为阻击的堡垒的。

三、这是一场仓促进行的阻击战吗?

根据前面的分析,既然略阳城不能作为阻击的堡垒,街亭的地形又不适宜作阻击阵地,那么马谡或者说诸葛亮是准备在哪里进行阻击战的呢?

我以为,应当是街亭东面的陇坻(即甘肃张家川)。理由是:

1、这里位于陇山中,地形险要,只要当道扎营,或者伐木塞道,不使敌军通过,就能够比较容易地阻击优势的敌军;

2、公元30年隗嚣大将王元据守此处,大败刘秀几乎所有的战将(包括耿弇、盖延、马武、王常、祭遵、刘歆、刘尚等),诸葛亮等人熟读历史与兵书,不会不知道这样成功的战例;

3、由于诸葛亮发动战役比较突然,加上还有赵云的疑兵,其估计魏军增援部队不会很快来到,马谡军应当可以很从容地在此地部署防御阵地;

4、从诸葛亮给马谡的命令中,也可看出,是令其当道扎营,不使敌军偷过。如果是在街亭那样的平坦地形,即使马谡当道扎营,也无法阻止敌军从旁边迂回偷过到其后方。

那么为什么马谡没有到陇坻去阻击呢?我的分析是:

1、蜀军对魏军增援的速度估计不足,以为魏军主力从洛阳赶来,还受到赵云疑兵的牵制,必定不会很快出陇山增援,所以诸葛亮派出马谡军时间偏晚或者马谡在路上走的不够快;

2、在萨苏先生的大作《马谡的街亭》中,认为马谡是比张郃军早两天到达的街亭。虽然还不清楚这个时间是否正确,但是从史书记载来看,马谡军并没有等很长时间,魏军就开始了进攻。如果提前两天的时间准确的话,那就说明,马谡是在仓促中临时部署的这次阻击战;

3、在古代交通与通信很不发达的时候,提前两天的时间转化为距离是很短的。估计马谡的部队正在按计划向陇坻前进,突然接到侦骑报告说魏军已经到达前面的陇山上了。马谡估计了双方的距离和兵力,认为已经不可能赶在魏军前面到达陇坻,只好就地选择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了。

4、诸葛亮是228年1月开始出兵的,估计2月能够到达西县一带,而魏军的增援也非常快,2月上旬连魏明帝都赶到了长安,估计其主力这时应到达眉城与曹真会合了。所以,张郃军和马谡军大致是在同时分别从眉城和西县向街亭开进的。眉城到街亭约500华里,西县到街亭约300华里,按正常行军速度,两军应相差7天左右,如果魏军是有意加快速度,相信这个时间差距会有所减少。

所以我认为,马谡是准备赶到陇坻去阻击魏军的,由于魏军援军出乎意料的快速到达陇山,使马谡没有时间抢先占据陇坻,也就无法按诸葛亮的部署进行阻击战了。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场仓促之间进行的阻击战,完全打乱了蜀军的原作战部署。

四、马谡为什么选择上山防守?

由于是仓促之间部署阻击战,马谡自然只能利用附近的有利地形来组织防御了。根据萨苏先生的街亭实地考察和有关照片,我们可以发现,街亭的地形实在是不适合于防御:

1、由于已经出了陇山,这里的山已经很平缓了,而且山与山之间距离较远,无法使防御各山的部队有效地建立连续的防线;

2、清水河谷在这里已经非常开阔和平坦,沿着河谷的道路基本上无法防守。虽然有一些水冲击出来的沟,但是对于5万大军(步兵为主,辅以部分骑兵)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险阻;

3、街亭后面的略阳城由于太小而且可能已经残破,已经不能作为防御的坚强支撑点;

4、魏军有5万大军,而且是曹军的精锐,由老练的张郃率领,而蜀军大约只有魏军的一半,在平川上与其交战,真是凶多吉少啊。

马谡观察了附近的地形后,制定了他的防御计划:

1、占领南山,这是此地唯一可以依险据守的地形,而且居高临下,可以观察到整个战场的形势,包括河对岸魏军的调动和部署,从山上向下面的魏军进行冲击,或许可以抵消一部分两军战斗力上的差距;

2、黄袭、李盛的部队据守河岸,待魏军渡河时展开攻击,希望能够阻击魏军于渡河时;

3、王平的部队驻守河谷中的大道,与南山部队遥相呼应,还可以接应河边的守军;

4、辎重部队留守略阳城,作为后军。

马谡的部署有问题吗?当然有:

如果南山的地形象萨苏先生描述的那样,其三面为陡峭的山崖,只有对着河岸的一面可以上下,而且山上没有水源,那这就是一座死山,试想,只有一条路,如果被敌军封锁、切断,部队失去了机动能力,只有等死了,何况对手还是优势的敌军呢?

但是,马谡没有办法。从他不能赶到陇坻的时候起,就已经注定了本次阻击战的结局。只是马谡的实战经验太少,在这样的地形还要组织防御,真是太难为他了。

实际上,在这种地形,换谁也阻击不了魏军的突击。而马谡的最大错误并不是守不住街亭,而是防御失败后,完全失去了对整个部队的控制,使整个兵团成了四散奔逃的一大群溃兵。

其实魏军并没有进行追击,也就是没有对马谡军继续施加压力。试想,如果张郃已经击溃了马谡的2万多人,还会害怕王平的数千人的所谓埋伏吗?何况出了街亭,已经基本没有险要地形,想埋伏也找不到好地方呀。何况张郃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消灭多少蜀军,而是尽快解救被围攻的陇右各城。当然张郃自然会派遣部分军队做出继续攻击马谡的势态。

在这等情况下,马谡还是完全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与王平相比,这就是有实战经验和没有的差别。

各位,如果是你在这种情况下,能怎么办呢?请为马谡出出注意吧!

1、全军在河谷中据守,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修建强固的军营和堡垒,正向黄袭和李盛的部队那样在河岸边就被优势的敌军击垮了,好象不行。

2、全军据守河岸,由于地形限制,不可能展开很多兵力,其结果与黄袭差不多。

3、全军退守略阳城,由于城太小又残破,大部分部队还是要在野外的平原上与魏军决战,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4、全军向诸葛亮中军撤退,待与中军会合后,再回头与魏军决战。结局或许会不一样。

总之,我觉得马谡的防御计划在当时的突变情况下,还是比较合理的一个阻击方案。虽然其结果并不理想。可是这里面还有许多其它的因素,比如:

黄袭、李盛军的阻击失利与失去控制;

马谡军被魏军击败黄袭军的能力所吓倒;

马谡军的战斗力不强,根本冲击不动魏军背水所列之阵;

马谡的实战经验差,控制部队能力弱。

五、诸葛亮是如何对马谡布置的?

先来看一下史书的记载:

《三国志诸葛亮传》——“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三国志马谡传》——“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三国志王平传》——“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三国志张郃传》——“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说马谡不据城的只有张郃传,而王平传和张郃传都提到了马谡缺水的问题。而诸葛亮传则很笼统地说是违亮节度,举动失宜。那么诸葛亮到底是给了马谡什么节度呢?是否指示马谡应当道扎营,占据城池并且不能上山,特别是无水之山呢?

从这些记载来看,诸葛亮没有这样详细的指令。原因很简单,在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的条件下,诸葛亮是不可能给马谡如此详尽的指令的,何况在诸葛亮看来,马谡是一个非常知兵的人。如果诸葛亮本就安排马谡在街亭阻击魏军,应当知道南山的危险地势,应特别告知其不可以南山为屯兵基地。而实际上这个意见仅来自裨将军王平,而王平的建议来自其多年的实战经验。否则,如果这是诸葛亮的指令,马谡再大胆,也不敢违抗的。

从诸葛亮前后数次作战的情况看,其对各个战场的地理是很了解的,那么为什么安排马谡在街亭阻击魏军?而且不预先告戒马谡此地的防御要点和禁忌呢?

诸葛亮也没有指示马谡据城,王平也没有这个建议,这说明王平也看到小城残破无法坚守;而诸葛亮没有指示,我以为是因为本来派马谡去的是陇坻,那里根本就没有城。

所以本文认为,街亭并不是诸葛亮预计的阻击战场,计划的阻击战场在街亭东面60里的陇坻一带。马谡是在仓促中临时决定在街亭部署对魏军的阻击。略阳(街亭)城小且残破,无法进行防御。马谡上南山在理论上是一个不坏的部署,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马谡兵败如山倒。

最关键的是蜀军没有能够提前赶到陇坻一线,而被迫在地形不利的街亭进行阻击战。就象电影《南征北战》里一样,两军抢占摩天岭,先到的一方基本就已经宣告了胜利的结局。

由于蜀军错误估计了魏军的增援速度,造成了抢占陇坻险要的失败。这个责任在谁目前还没有答案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