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悲:引爆中日甲午战争的朝鲜东学党起义,六年后被重演

昨日听收音机,讲甲午战争,突然想到一个词,东学党。

咱那时的历史教科书,讲到甲午战争时,叙述的事情线索大概是,朝鲜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导致东学党起义,朝鲜统治者作为藩属国,请宗主国大清出兵帮忙镇压,清军来了,日本也来了,中国的运兵船在黄海被攻击了,两国舰队在海上打起来,北洋海军战败了,日军陆上进攻,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最后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赔两亿两白银,割辽东(后在列强干涉下作价三千两白银赎回,花自己的钱,买回了自己的地)、台湾……

咱的老师以及书本,只将东学党当成一个引子,并未详细论述,因此,虽知有这么个词,但对它所代表的为何,却几无印象——因为有个学字,咱以为它跟学生有关——至少,跟明朝时的东林党一样,是文化人组成的。

查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光看字面,是不行的。东学党第一任领袖是崔济愚,是个不得志的士子。他有感于朝廷的压迫与基督教的扩张,于是创建了号称集儒、道、释精髓而为一的“东学”信仰。明显,他不会为朝廷所容,于1864年被抓被斩。东学渐入低潮。

三十年后,他们卷土重来。掀起了我们历史书上所讲反抗腐败朝廷的东学党起义。但在朝中日的联合镇压下,失败。其中,日本人,是不请自来的。当然,他们是一直在等这样一个机会。

按主流的历史观,任何农民起义,都有其积极意义与局限性,因为他们没有先进的人进行领导嘛——积极意义,当然是打击了糜烂的朝鲜王朝啊,打击了帝国主义啊之类,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类似。

而其局限性,同样如此——

不妨直接引用百度百科里的一段——东学军在战略上孤立、分散,在思想上、行动上的犹豫、散漫,导致多次贻误战机;东学军一直依赖宗教的外衣,甚至相信贴上符咒便可以刀枪不入;全琫准虽然提出了“尽灭权贵”的口号,矛头却并未直指朝鲜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和封建专制制度,还在檄文中称:“我圣上仁孝慈爱,神明圣睿”;大量动机不纯的两班贵族和儒生加入起义队伍,使之鱼龙混杂,并且最先投降官军,配合其镇压起义;其核心思想并未脱离儒家的忠孝观念;其纲领也带有笼统排外的色彩。

刀枪不入、不反皇上、鱼龙混杂、笼统排外——如果只拿这四个词给你看,你想到的,会是哪个词?会不会是扶清灭洋的义和团?

写到此节,不由得想到,两者间隔,不过六年,历史悲剧,是在重演了。

屏山石

历史与现实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