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起决定意义的是三大战役。在三大战役中,最重要的是首战——辽沈战役。而在辽沈战役中,攻克锦州是关键中的关键。
锦州是连通东北和华北的要塞,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毛主席慧眼如炬,把锦州比喻成一根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如果解放军拿下锦州,那么东北的国民党军就成了瓮中之鳖。
鉴于这个判断,毛主席三番五次地给林彪发电报,说服他先打锦州。
作为一个军事天才,林彪并非不知道锦州的重要性。可是他迟迟下不了攻打锦州的决心。
有人把这归结为林彪的胆怯,认为是曾经的“四平攻坚战”的失利,给林彪的心里留下了阴影,让他对硬碰硬的攻坚战心有余悸。
其实,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林彪之所以难以下决心攻打锦州,主要担心的是华北和沈阳的援军。一旦攻打锦州受挫,这两处援军将对东北野战军形成围攻之势,到那时,想要撤退都不可能,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如果能够迅速拿下锦州,那自然是万事大吉;一旦进攻受挫,东北野战军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不过,在毛主席的一再催促下,林彪最终还是下了攻打锦州的决心。
正如林彪所料,蒋介石在断定东野要攻打锦州之后,立即命华北的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整合了11个师,组成了所谓的“东进兵团”,迅速驰援锦州;又命令驻守沈阳的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率领5个军,组成“西进兵团”,向锦州进发。
能不能拿下锦州,除了攻城的部队要争分夺秒外,最重要的是要拦住侯镜如和廖耀湘的援军。其中,拦住侯镜如的那11个师则是重中之重,关系到东野的生死存亡。因为廖耀湘的援军距离锦州比较远,一时难以抵达锦州,可侯镜如的援军却是近在咫尺。
侯镜如的援军要想抵达锦州,必然要经过一个叫做塔山的小村庄。于是,林彪把吴克华的四纵派到了塔山,命令他们死守此地,不能放过去一兵一卒。
1948年10月10日凌晨,一场空前残酷的血战打响了。
经过昼六夜的浴血奋战,四纵将士仅仅靠着一个200多米高的小山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侯镜如的10万大军。直到锦州被攻克,侯镜如的“东进兵团”没能越过塔山半步。
1948年10月15日下午6点,锦州城被完全攻克,守军将领范汉杰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