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场上一败再败,宫廷中也起了波澜。十一月底,慈禧太后突然撇开光绪,在仪銮殿单独召见了各王王公和军机重臣。在讨论完时政后,慈禧太后突然宣布,将光绪皇帝身边的瑾妃和珍妃降为贵人,以示惩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图)光绪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原来,隆裕虽然在慈禧太后的扶助当上了皇后,但这段包办婚姻非常的不幸福。据说成婚当晚,光绪便因早泄而未成好事,而年长光绪三岁的隆裕皇后对男女事已经有所了解,她壮着慈禧太后的袒护,与光绪相处时多有轻蔑。可以想象,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在婚后也基本没什么感情,两人在一起经常是默坐无语,冷淡通宵。
由此,瑾妃、珍妃两姐妹便抓住机会,她们利用女人的本性和智慧去博得光绪的宠爱。特别是年纪更小的珍妃,她为人聪明伶俐,容貌也相对漂亮,她借着皇帝的宠爱,有时还会协助光绪处理政务,就像当年的慈禧所做的一样。不仅如此,她还向光绪极力推荐了她的兄弟志锐和以前的蒙师、江西才子文廷式(光绪十六年殿试榜眼)。据说,珍妃还曾试图卖官鬻爵,为河南巡抚裕宽走门路,后被李莲英发现而密告了慈禧。慈禧得知后十分恼怒,心想这人几乎就是多年前自己的化身,但她鉴于自己已经归政,只能暂时隐忍不发。
(图)甲午战争画
甲午战争中,志锐和文廷式都属于十分激烈的主战派,他们与帝师翁同龢遥相呼应,俨然已有“帝党”之象。由于他们与光绪的特殊关系,这不但影响了当时政策的制定,也引起了慈禧太后的警觉和不快。对于光绪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慈禧太后是十分不满的,她认为光绪现在之所以越来越不听她的话,其中的原因就是珍妃和志锐、文廷式这些人在其中鼓唆,误国害民。
特别是志锐等人,他们也不管敌我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开战前意气风发,大骂日本蕞尔小国,鼓动皇帝开战教训小日本;等到战争失利了,就知道叫嚣惩罚当事人,杀几个人来以儆效尤。其中尤其有个名叫安维峻的御史,竟然公开上折指责太后干政,要求给光绪皇帝以实权,这更是让慈禧大为恼怒。
对于这些书生清流,慈禧本意是借以利用,平衡各派势力,但现在局势紧张,人心不稳,这些人的言论和观点就显得极为刺耳了。眼看战争一再失利,慈禧觉得自己要再不出来的话,恐怕局面难以收拾,于是决定先向珍妃姐妹和志锐等人开刀,并予以严厉打击。事后,瑾妃和珍妃被降为贵人;志锐则被打发到乌里雅苏台去做参赞大臣,被远远的赶出了京城;安维峻被革职发往军台效力。
(图)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慈禧太后对珍妃姐妹的打击,一来是惩罚珍妃的干政,二来也是表示自己对光绪的绝对控制。至于对志锐等主战派的打击,更是传递了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要尽早结束这场战争,和日本停战议和。
甲午年的冬天不好过。1895年初,困守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最终在日本海陆军的打击下全军覆没。而陆路战场上,清军也是败绩连连,从辽东到山东,日军都占尽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即使不想议和也没其他办法了。
1895年春,李鸿章等人迎着萧萧春雨,前往日本马关谈判和约。一路上,李鸿章愁怨满腹,快到马关时,其吟诗一首:“晚倾波涛离海岸,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哪知伤心处,遥指前程是马关。”
在日本谈判的日子里,年事已高的李鸿章不但被伊藤博文百般羞辱和嘲弄,谈判途中还曾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刺袭,脸上挨了一枪不说,差点就命丧东瀛。纵观整个十九世纪,国际社会中可谓是流氓当道,各国谈判的地位主要是靠拳头的软硬来决定,此时的李鸿章,哪里还有什么办法。
▌摘自《女人当国:慈禧太后与晚晴五十年》金满楼(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授权合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