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古代帝王身份的象征,每次皇帝要颁布什么命令的时候就会用玉玺在圣旨上盖章·这样的圣旨才能生效,那么“传国玉玺”是怎么出现的呢?为什么现在怎么看不到了呢?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赐之。旋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众人乃离室临渊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拘仪而严加拷问无果。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15),拜为秦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于得报此仇。
后此璧为赵国太监缨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
清朝政权被推翻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了,那么,代表皇权的传国玉玺被藏在哪里了呢?关于传国玉玺的下落有很多说法,据传,秦始皇做的第一个“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的玉玺被丢到了洞庭湖中,后来代代相传的是秦始皇又命人雕刻的玉玺。
传国玉玺的命运很坎坷,它第一次丢失是在后唐。后唐被攻破时,皇帝李从珂带着玉玺自焚,从此就找不到踪迹。第二次丢失是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时,因当时太慌乱而丢失。第三次是元顺帝弄丢的,明军攻入都城,慌乱中玉玺的下落就没人知道了。
玉玺彻底没有下落是在清朝,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建国后,传说有人献上传国玉玺,皇太极为了不让人偷走,就把玉玺藏了起来,这个地方只有历代皇帝知道。到清朝末年时,溥仪拿做了抵押物。后来,溥仪皇帝被迁出紫禁城时,曾有人去找玉玺,可是没有找到,有人说玉玺早就被人赎了出来,然后藏起来了。也有人说,传国玉玺随着难逃的轮船沉到了海底。
那么,关于现在的传国玉玺究竟在哪呢这个问题已经无从得知了。作为代表最高统治者身份的象征,它也代表着封建王朝,而它的丢失对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来说也是一种损失。俗话说“得玉玺者得天下”,不知道流传多年的玉玺是否流传到曾经的皇室子孙,亦或者是随着历史一起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