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盘点历史上的那些奇葩状元,一个比一个奇葩

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可以说是筛选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榜首的被称之为状元更是文采非凡,可是历史上总会出现奇葩的各例,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历史上的那些奇葩状元,一个比一个奇葩。

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

唐文宗的时期,宦官仇士良掌握大权,朝政中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仇士良手中,而当时的裴思谦只是一个秀才,但是裴思谦过人之处在于溜须拍马,巴结权贵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很快仇士良便将裴思谦视为己出。

有一年,裴思谦突然想考一个进士,于是向仇士良要了一个帖子,去找当时的主考官高锴,而高锴为官清廉,于是将他轰出门外,裴思谦愤怒的说道:“明年非状元不要”。

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高锴,对高锴说道:“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当时的高锴早就把裴思谦给忘记了,便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照仇士良的意愿。

裴思谦厚着脸皮说到:“裴秀才这次非状元不做!”高锴心中也知道,如果这次再得罪仇士良,恐怕日后仇士良会通过各种形式为难他。于是就说:“既然如此,我便见见这个裴秀才。”裴思谦说到:“我就是裴思谦”,没有办法,只能让裴思谦当了状元。

这个裴思谦自己去要功名,而且一定要状元才行,可见这个人脸皮厚道无耻的程度,在整个历史的状元中恐怕没有人与其“媲美”了。

大殿上扑出的状元——王嗣宗

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太祖亲自来到讲武堂举行殿试,两名考生最先完成了卷宗,一起呈上,且两人的试卷都属于上等生的作品,此二人分别是考生王嗣宗和考生陈识。这时候赵匡胤开始为难了,谁做第一名呢?

太祖像是个“顽童”一样,出了一个类似于相扑的比试,胜者为状元,就这样的王嗣宗和陈识在大殿上扑来扑去,场面搞笑至极,最终王嗣宗将陈识按倒,王嗣宗也就通过这种类似相扑的活动夺得了当年的状元。

最悲惨的状元:陈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福建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状元,也成为了大明的第6个状元,本来已将高兴的事,但是当时中进士的人都是南方人,而且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当榜单一公布,北方学子便不服气,于是将主考官上告,说起袒护同乡,降低北方文学水平。朱元璋当时暴怒如雷,命令张信、陈安等人复查。

接下来又有人举报,张信、陈安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一般的试卷让皇帝审阅,一个子虚乌有的事情,却让朱元璋怒不可及,将陈安功名革除,车裂而死。这是历史上最悲惨的状元,仅仅挂名十几天,便被冤死,可谓是悲惨至极。

最能吃的状元:李蟠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一考就是好几天,而且吃喝拉撒都要在考场里面进行,所以科举考试前考生要自己准备好足够的干粮,否则就要在考场里面饿肚子。而李蟠这个人呢,虽然家境不是很好,但是他的饭量却比普通人要大了很多,为了在考场当中不至于饿着肚子影响考试,于是他准备了三十多个馒头,装了一大麻袋扛着进了考场。

问题就出在这个馒头上,李蟠这个馒头可不是我们现在的这种,只有一个拳头那么大,他的馒头是北方大饽饽,这个饽饽成年男子一顿可能都吃不完一个,而他带进考场的却足足有三十六个!光是想象的画面就觉得很震撼了。虽然他的食量很大,但是思路转得却比较慢,写字也不快,所以当其他考生都快要答完卷时,李蟠还在啃着馒头苦思冥想。

等到考试结束考官过来收卷时,李蟠的文章才写了一半,急的他声泪俱下的向考官苦苦哀求:“学生为了这次考试费尽心血,这辈子能否翻身就靠这次考试了,请您给我个机会写完,不要再催逼我”,考官听他说得可怜,又看到他旁边麻袋中的馒头,确实有点于心不忍,于是就让人给李蟠几支蜡烛,让他继续挑灯答题。

后来这件事情被康熙知道了,当听到他带着36个馒头进考场时,不经感叹道:“难得这个寒门士子有此报国之心,就算是给天下读书人立个榜样吧,这届的状元就是他了”,于是钦点他为状元。就这样,李蟠凭借着他的三十六个馒头,铺出了一天状元路。

当时与他同届科考的探花姜宸英十分郁闷,本来按道理状元是属于他的,结果却让李蟠的36个馒头抢了风头,于是写了一首诗调笑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从此以后,李蟠“饽饽状元”的称号就传遍全国了。

当官时间最短的状元:林震

明宣德五年庚戌科状元林震,授翰林院修撰。但他当官一个月,就看不惯官场作风,请求辞职归田,回家种地去了。当状元有当状元的快乐,当农民有当农民的快乐。快乐在于感觉,幸福在于满足,不要强人所难,也不要强己所难。

中国历史上例如这样的状元还有许多,这里小编就不一一多说了,可见各个朝代的状元都有异于常人之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