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历史上一个十分强大的朝代,而安史之乱则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当时由于政治的腐败,使得叛军长驱直入,国一时间竟无人能抵挡,直到李嗣业的出现,终于改变了战局。
“当嗣业者,人马俱碎!”当这声怒吼在战场中扩散开来时,敌人无不噤若寒蝉,就连那紧紧握住武器的手,都开始止不住的颤抖。语罢,他挥舞着长刀闯入敌军阵中,陌刀翻飞间,人马尽化作粉齑。一场刀舞下来,敌军竟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样勇猛的大将,似乎只存在于小说中。然而,在历史上却真有这样一位猛将,其武勇足与项羽比肩,战绩更是让人为之惊叹。他便是唐朝名将李嗣业。
李嗣业是京兆高陵人,自幼热衷习武。青年时,在唐朝崇尚军功风气的熏陶下,入伍参军。身高2.1米的他在从军后,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他臂力超绝,百十斤的东西在他手中挥的虎虎生风,军中将士都十分敬重他。由于其作战勇猛,每战必定冲杀在前,不久后朝廷封赏他为昭武校尉。此后他应募安西,为唐朝戍守西域。当时,军中极为推崇陌刀,李嗣业勤学苦练,很快就成为了当时极具代表性的陌刀将。而每逢战争,他必先请命做先锋。其奋勇搏杀,战战胜利,也成就了他无敌的美名。
当时,小勃律国对唐朝世代行以父子之礼,唐朝对其也十分恩宠。此间吐蕃曾多次侵袭小勃律国,但都被唐朝所败。直到有一次,吐蕃遣兵十万,攻破小勃律国。唐朝闻讯派出高仙芝、李嗣业平定叛乱。李嗣业身先士卒,抢占高山险要,留下部分兵士以石头击砸吐蕃军。自己则独扛大旗,带头冲向险路。吐蕃军完全没想到唐军会来得这么快,一时目瞪口呆。此战李嗣业大破敌军,斩首不计其数。不仅平定叛乱,更是一战震慑西域72国。此后,他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镇守西域。西域各部无一人敢挑衅他的威严,均尊称其为神通大将。
恰逢安史之乱。他被皇上紧急调回京中平叛。当时叛军有十万之众,声势浩大,唐军一时不能敌,直到唐肃宗见到李嗣业这支兵马,这场叛乱才出现转机。
当时安守忠、李归仁的骑兵集团狂飚疾进,勇不可挡,在官军万箭齐发之下倒下一批又一批,可丝毫没能动摇他们的士气和斗志。显然,之前的清渠一仗又让叛军信心倍添,嗜血好杀。当前方传回的惨呼声渐渐盖过刀刃相交声,越来越多前面方阵的兵士不断往回溃散,久经战阵的李嗣业意识到最危急的时刻已经来临,对主帅郭子仪道:“今日之事,若不以身啖寇,决战于阵,万死而冀其一生。不然,则我军无孑遗矣。”出了中军大帐的李嗣业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嗣业乃对众军言:“国家至始,危矣,请自嗣业始。”前军将士渐才肃定,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嗣业先登奋命,所向摧靡。
其时,叛军的一支伏兵正欲在唐营东侧重施清渠之战的夹击战法,斥候侦知后,郭子仪令仆固怀恩领四千回纥精骑迅速歼灭,伏兵散众方与中军会合,李嗣业率领的两千多陌刀兵重又逼近,随着回纥精骑夹攻的到来,叛军被斩首者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忠告大溃,唐军拿下了最具转折意义的决定性一役。
情知武威郡王李嗣业一生身历百战,不可能一一书就,而香积寺一战则充分展现李嗣业危国家所危,难天下之难的爱国情怀及英雄气概,更有永不惜命,一往无前的军人精神。如若他不能称之为名将,又当谁人可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