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三国》正在热播,关于曹操、诸葛亮和刘备、孙权的争论成为大家的焦点。我们究竟应该学哪一位?说实话,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难有个确切的答案。而且传统的说法并不令笔者满意,因为我们现在再来探讨曹操的奸或者诸葛亮的智,或者为曹操翻案,都已经是老生常谈,意义不大。笔者觉得,放眼三国集团的领导者,我们更应该学习刘备而不是曹操与孙权。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说说曹操,很多读者(观众)喜欢曹操,并且在各种场合不断为曹操翻案,认为曹操才是真正的大英雄。这一点我也赞同,但问题是,做曹操我们做得来吗?对于一般人来说,曹操身上的几大特质我们很难效仿。第一,他出身很好。曹操是汉相国曹参之后,其祖父是中常侍曹腾,封费亭侯,是汉桓帝的亲信,其父曹嵩,也高居太尉。出身于这样的显赫世家,我们便明白为什么曹操能在二十岁时当上洛阳北部的公安局长(洛阳北部尉)了。第二,由于家世好,曹操能够结结交到许多豪门望族与朝廷当权之士,并且在朝廷担任较重要的官职。其后他举义兵讨伐董卓,更是凭借其身世与名望在当地振臂一呼,“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我们还会发现,黄巾之乱时,曹操能很快组织一支5000人的军队,而刘备倾其所有,才招募了几百人,可见二人的影响力与实力的差距。第三,则是曹操具有独特的英雄气质与文学禀赋,这可能与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关,这点是出身平民的刘备很难学到的。试想想,曹操这三个特点我们一般平民百姓具备吗?我想,曹操这种人更多应该是可遇而不可求吧。
其次来看看孙权,孙权是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继承人,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父兄遗留下来的大好基业。从地盘上说,江东自古以来是富庶之地,物产丰富;从人才来说,江东集团有有能臣,有贤将,而且这些人都忠心耿耿。孙权惟一要做的便是守住这片基业,不需要操更多的心。所以连大战略家诸葛亮也说孙权是“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最后我们把目光投到刘备身上。或许很多人都不看不惯刘备,因为他经常哭哭啼啼,没有男子汉的气概,有些做法过于做作与虚伪,譬如长坂坡他当着众人的面摔阿斗的行径,便明显有做秀的味道。而他“五易其主,四失妻子”的经历更是让人们觉得他不是一个好领导,也不是一个模范丈夫。刘备这样的做法当然缺乏英雄的气质与魅力。
然而很“不幸”,如果我们仔细地考察刘备的身世与经历,却发现它与我们多数人的身世与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身世上说,刘备出身贫寒,家徒四壁,与母亲贩屦织席为业,更不幸的是,他自幼亡父,既得不到父亲人生上的关爱教诲,更得不到父亲事业上的庇护与帮助,这一点上他与曹操孙权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此身世不可谓不低贱,甚至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差。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我们既不是曹操这样的高干子弟,也没有机会像孙权那样获赠父兄的基业,我们的平民出身注定了我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与智慧,这是我们在这个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立身之本。从这点上说,刘备的赤身空拳打天下,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关系与后门的平民来说,无异更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刘备身上具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而这是我们很多人都缺乏的可贵品质。由于是白手起家,在创业的过程中便会有遇到较多的困难与挫折。他28岁才开始创业,虽得关羽张飞的帮助却无法壮大自己的实力,虽屡立军功却只得到一个县尉的官职。其后在诸侯混战中四处奔走,甚至沦落到“五易其主,四失妻子”的尴尬境地。这样的挫折与困难不可谓不大矣!然而他虽屡战屡败,却永不言败,屡败屡战,倒下去,再爬起来,抖落身上的灰尘,重新开始新的战斗。应该说,在刘备身上,我们发现一种永不言败、决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最后,我们还要学习刘备以天下为己任、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虽说刘备“匡复汉室”的政治口号有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味道,但身逢乱世,他能够应时而生,不揣势单力薄,发奋图强,终于成就一番英雄伟业。这不正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所缺乏的吗?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刚迈入社会时豪情万丈,有着伟大的理想与目标,而一旦受到一点挫折,马上便会灰心丧气,怀疑自己,甚至可能会就此得过且过,失去人生理想与追求。出现这种现象,当然与个人的意志品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没有认识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我们应该明白,高蹈的理想与踏实的实践并行不悖,二者缺一不可。军事学上说: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其实便是强调了这种理想信念与躬行实践同等重要的见解。
如果把曹操、孙权与刘备比作三家公司,我们可以说曹操属于高干子弟开的大公司,他们在经营方面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荣智健的中信公司等;孙权则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一切都迈上正轨,如李泽楷依托其父李嘉诚成为电信业的巨子。刘备,则属于白手起家的典型,在汹涌澎湃的商海搏击中乘风破浪,成为一代商业奇才,像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华为集团的创始人任正非便属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