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由光武帝刘秀复辟而建立,但是东汉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因为之前的西汉和之后的三国是在过于耀眼,关于东汉灭亡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黄巾起义,那么东汉灭亡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汉灵帝年间,黄巾之乱开始爆发,黄巾之乱在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活动,当时的起义规模达到数十万,对于当时的中国皇帝来说,这么危机的事件,肯定是第一时间扑灭,于是就召集大军镇压,于是这场规模浩大的黄巾之乱也就被扑灭,当然,这次的镇压之后,也为后来的汉灭亡埋下了伏笔。
黄巾起义被平定之后,东汉不积极安抚天下反而更加的变本加厉,比之前来说压迫的力度更大了。由于当时黄巾起义虽然被平定了,但是还是有很多漏网之鱼的存在,于是各地便又一次的借机起事,对抗当时腐败的汉朝统治者。于是为了镇压这一次的叛乱,这一次,东汉军队不得不继续出战,但由于,起义军太过于混乱,四处分散,所以四处战斗,随着各个地区的战斗,也快速消耗着东汉的实力,因此,也为后来的董卓入京种下了恶果。
事实上,在东汉阴丽华开始便有着败亡的现象,当时皇室弱,而外戚强,因此皇帝就不得不依靠宦官去对抗外部叛乱。但是在古代,谁都想这做最尊贵的那一位,因此外戚联合众人把皇帝拉下马来,你来我往,慢慢的东汉就名存实亡。
东汉一直在宦官的轮番蹂躏下,在灵帝末期,外戚何进上台,联络士人,阴养死士,准备对宦官集团下手。后何进听从袁绍计,招外兵董卓入城,诛杀十常侍。不想后者抢先出手,诱何进入宫,以禁兵诛杀之。袁绍、袁术兄弟遂引兵打入宫中,尽数斩杀宦官。从此,外戚与宦官干政的乱局,从东汉彻底消失。
如果没有黄巾之乱,东汉州郡之间不会出现众多的军阀和豪强。没有州郡的拥兵自立,董卓擅行废立之事,自会有另一个刘秀站出来,推翻篡位者,光复汉王朝。甚至,如果没有外戚与宦官的斗争,董卓几乎不可能从西凉率军进京。
其实东汉初期,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政治较为清明,对外戚与宦官有所抑制。章帝之后从和帝起,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互相争斗,攫取权力与财富,致使政治日益黑暗。而这种黑暗政治同封建王朝家天下的一些固有弊端是分不开的,其实东汉灭亡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个原因,是东汉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走向了反面。
刘秀加强皇权的这种措施,在东汉初年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然而,到了东汉中期,却发生了一种微妙的权力转移。尚书台职微权重,既拥有实际权力,又便于皇帝控制。而尚书台既然便利于皇帝自己控制,自然也就便利于外戚的控制,自然也就便利于宦官的控制。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只要加有“平尚书事”、“录尚书事”的头衔,就能指挥、控制尚书台,而一旦控制了尚书台,就等于把国家政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所以说,中央职能部门职微权重的这种安排,给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便利。
第二,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外戚宦官专权的阶级基础。
豪强地主的势力到东汉中期更为发展。他们在经济上抢占土地,争夺人口,就必然在政治上争夺权利。
东汉的外戚,一般都是功臣宿将,名门大族,他们是豪强地主上层的代表。东汉的外戚,主要有“马、窦、邓、梁”四大家族。东汉明帝的马皇后,是大功臣马援的女儿;章帝的窦皇后,是大功臣窦融的曾孙女;和帝的邓皇后,是功臣邓禹的孙女;顺帝的梁皇后,是功臣梁统的后代。这四大家族,集功臣与外戚于一身,势力非常强大。除了马皇后一门,能够自我谦抑之外,其余的几家,都是专横跋扈,显赫一时。
宦官一般出身低微,目不识丁,为一般人所不齿。然而一旦掌权之后,宦官也开始兼并土地,上升为地主阶级。我们说,宦官并不一定都是坏人,宦官中也时有出类拔萃者,修《史记》的太史公,发明造纸术的蔡侯,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都在青史上留有好名。宦官虽然不都是坏人,但是,宦官政治却一定是黑暗的。这是因为:第一,宦官身受腐刑,性情上变态,对社会、对正常人存在着仇视心理;第二,宦官没有后代,因此也就不受道德观念的丝毫约束;
第三,宦官出身低微,目不识丁,没有文化素养;第四,宦官只懂得送往迎来,阿谀奉承,而没有任何政治经验。
东汉时期,宦官在政治上与外戚争夺,在经济上也疯狂地扩张,他们霸占土地,强取民财,略取民女,胡作非为,民愤极大。宦官上升为豪强地主,但不为上层豪门及清流所看重,乃是豪强地主下层的政治代表。此外,外部的黄巾起义,诸侯拥兵自重则都是形成乱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