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可以说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虽然还能苟延残喘,但是却都知道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了,而此时需要一个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做皇帝来主持大局,但是慈禧偏偏不这么想,非要继同治,光绪后再立一个三岁的小娃娃溥仪为帝,而其实她自己本身都病入膏肓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对于光绪来说,自己的这一生都是失败和痛苦的,而在光绪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其实这位帝王都是在撑着一口气,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是一生毛病,但是他相信自己一定活的会比慈禧久,所以,他日日夜夜靠着这个意念活下去。可是,偏偏在慈禧去世前一夜,光绪帝驾崩,世人都是认为这是慈禧做的手段,只可惜两人先后死去,已经是死无对证。
光绪去世之后,溥仪继位,这位帝王也是中国史上末代的帝王。早在光绪活着的时候,由于他身体过于虚弱,再加上没有后代留下,所以溥仪便由慈禧做主,将其封为继承人。在溥仪这个光绪侄子被选为继承人之后,光绪也是看透了慈禧的想法,直接说了一句话道出真相,他说:又是一个傀儡皇帝。
在一番野心勃勃想要改良政治之后,光绪却是被众人反对,直接去除皇位,而是做起了一个无实权的傀儡,最初的光绪也曾经抗争过,可是他知道自己敌不过慈禧,就算自己是个皇帝,依旧是比不过慈禧运营多年的势力,现在光绪需要考虑的不是怎么掌权,而是怎么继续当好自己的傀儡,不至于被慈禧想办法除掉。
最后这位光绪还是没能等到慈禧先死,而他认为是一个傀儡的溥仪倒是没有机会当上慈禧的傀儡,只可惜,大清最后还是真的亡在了这个侄子手上。小小的溥仪年少继位,面对群臣的跪拜,这个少年皇帝却是吓得哇哇大叫,接下来的溥仪经历了中国的政治大变,也是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不过,他的王朝是真的再也不可能维持了。
慈禧在临死前,确立三岁的小娃娃溥仪为新任皇帝,而不是立像载沣这样年富力强的人为皇帝,实在是一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要知道,当时的清政府处在崩溃的边缘。这时候,正需要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起来主持政局。虽说载沣并不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但好歹他是成年人,由他来当皇帝,肯定比让一个小孩子恰当得多。为什么慈禧还是要立一个小孩子呢?
慈禧立作为小孩子的同治为帝,后来又立作为小孩子的光绪为帝,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垂帘听政。只有立小孩子为皇帝,才能把权力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但是,在立溥仪为新皇帝的时候,慈禧已病入膏肓,实际上之后几个小时,慈禧就去世了。因此,说她想继续垂帘听政,这个理由似乎是不成立。
其实慈禧一生是非常复杂的,从政变上位,到签订如此众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她当然不愿意自己死后被钉在耻辱柱上。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把皇位确立在自己的后人身上。只有确立在后人身上,后人才不会那样做。因为那样做的话,也就是在否定他自己。所以需要一个孙子来继位,而不是一个侄儿,而亲眼见过慈禧乱政的那样一个侄儿载沣,更加不恰当。
慈禧一生立过三个皇帝。在立皇帝的时候,除了考虑自己有稳固的权力外,其实她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后代皇帝要有自己的血脉。同治不用说了,他是慈禧的儿子。同治去世,本来应该传给同治的儿子或者亲弟弟。但是同治既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弟弟。因此,慈禧只能退而求其次,立自己的亲妹妹的儿子光绪为皇帝。好歹,光绪和自己多多少少有一点血脉关系。
光绪去世后,确立谁为皇帝呢?这时候,血缘关系已经没办法考虑了。因为光绪就已经不是亲生的了。不过,虽然血缘关系没办法考虑,但是可以在名义上确定后世皇帝是自己的后代。所以,慈禧才选择光绪弟弟载沣的儿子溥仪。让溥仪过继给光绪,同时过继给同治。这样,溥仪作为慈禧的孙子,就可以上太庙奉祭她了。如果立载沣为皇帝,这种做法就不恰当了,不可能把载沣过继给同治啊。也就是说,要是立载沣为皇帝的话,就算是江山落到别人的手里了,她死后也得不到庙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