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古代人用这些事件告诉了我们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值得深交的朋友越来越少,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值得深交呢?古人用这些事件告诉了我们。

一,擅长做饭的人,有大局观

游走在柴米油盐烟熏火燎之间,做饭看似一项繁琐而无趣的家务。

然而细思之后你会发现,这其中蕴含的处世哲学,已经超出了一餐一饭的范畴。

如若家中有客来访需要准备食物,首先需要对食材的用量进行预估,再根据食用者的规格确定饭菜的档次,然后再根据食材的特性制定烹饪的顺序、火候、配料等等细节,直到最后精心准备的美食被人认可。

而能够在此期间做到游刃有余的人,既是逻辑清晰、人情练达的精干之人,也是绝对善于掌控全局的人。

上古时期,商朝开国君主汤有位御厨名为伊尹,被公认为厨艺界的始祖。

伊尹出生时家乡遭遇洪灾,他被厨师收养,待其成年后学得一手烹饪的绝技,而且伊尹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利用自身特长,对治国之道信口而出,由此深得汤的赏识。

时值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桀荒淫无道,伊尹看到夏朝气数已尽,便以割肉煮食的比喻,向汤建议讨伐夏桀,救天下黎民于水火,汤听完他的建议,果断出击并完成了部落的统一。

汤是位虚心纳谏的君王,他经常不避尊卑向伊尹询问天下大事。伊尹从烹饪的角度侃侃而谈:

“一道美味既不能太咸也不可太淡,佐料也要放得适中。同理治国也是如此,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主次分明,掌握好分寸,才能人心安定天下太平。”

正是具有了这种从细微处对大局的掌控,伊尹不仅辅佐了汤以商代夏,还在医药方面展现了杰出贡献,因为他道德高尚,堪称古往今来第一位值得被效法的圣人,故而被后世尊称为“元圣”。

二,热爱美食的人,也热爱生活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一代文豪苏东坡被贬至广东惠州,宋代的广东,并非如今的改革开放城市,在当时还属于荒蛮之地,整个惠州城很少有卖猪肉的,唯一的菜市场上,每天只杀一头羊,苏东坡说他“不敢与在官者争买”。

但基于对美食的那份执着,苏东坡创造性的发明了一种新的食法。

由于羊骨间隙小,脊骨之间的羊肉无法剔尽,苏东坡以低廉的价格购得羊骨后,先将羊骨煮熟,然后料酒浇淋,再蘸上盐,放到火上烧烤。

由于羊骨的肉很少,烤熟后需要用竹签慢慢地挑着吃,因此得“终日摘剔”,味道竟如螃蟹一样。

三年后,苏东坡被贬至更为遥远的海南岛,这里是无数人心中充满诗意的天涯海角,但当年苏东坡看到的,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还有生活几近原始的黎族人民。

当地土著对这位外乡人的诗词书画可能没有太多兴趣,但苏东坡乐观豁达的天性最终感染了他们,在他们的指引下,苏东坡学会了自己烹制牡蛎,这个此前一直生活在内陆的文坛大咖,从此切身感受到了海味之鲜美,他甚至写信给朋友介绍牡蛎时不忘调侃:

“无令中朝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

苏东坡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一道道美食,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厨艺现代人树立了生活的标杆:

热爱厨艺即是热爱生活,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判断一个人的品行,不是凭借对方的地位相貌言辞,而是在细微处,观察他对待别人,对待自然的态度。

而做饭,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像老子《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所说的那样,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而值得深交的朋友也同样如此。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