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在历史上是一个特别的朝代,因为赵匡胤抑武崇文的缘故,宋朝一直都是文强武弱,这就和周边军事强大的蒙古和金国形成对比,导致不断的被入侵,而所谓的文强只不过是在纸面上,不去养军队多的钱自然就去搞建设了,到了南宋晚期,政治腐败,文臣武将都以贪污为主,所以宋朝的奸臣比较多,尤其以秦桧为主,而今天所说的不是秦桧,而是贾似道,但是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有争议,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的人们之所以会说贾似道是奸臣,是因为他在入朝以后一件好事都没干过,就比如排斥政敌,把持朝政,欺上瞒下,还以权谋私,这些都是贾似道干过的坏事,但是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过错有多少。
最初因为元朝的入侵,贾似道被派出去打仗,可惜他不打仗,所以就与元军议和,没想到元朝后方大乱,议和就成功了。之后贾似道成了宋朝的救星,霸占朝堂以后,他就开始推行公田法。公田法的意思就是让那些士族或者地主分出一部分土地出来贡献给国家。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历史上不管哪一个朝代,士族和地主都是最有钱但是也最吝啬的,他们才不会舍得将自己家里的财产奉献给国家呢。
所以说,公田法的颁布,直接损害到了这些士族和地主的利益。这些人疯狂反对公田法,结果就导致贾似道的这个公田法没有办法继续往下实施,所以公田法到底是好是坏也就没有了结论。贾似道颁布公田法的初衷本来就是为国家筹集粮食,为什么要筹集粮食,还不是因为需要打仗。因此从这方面来看,贾似道并不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他反而是一个一心为国的忠臣。
我们如果去评价一个人,绝对不会只了解他的片面,确实贾似道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但是他也为国家做了很多事情啊。要知道,即便是像诸葛亮这样的千古名相,也犯过打击异己、包庇属下的错误呢。贾似道坐到宰相这个位置上,他就必然会经历这些事情,如果他不能够把自己的政敌都打败,那他的地位肯定就不保了,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他还怎么报效国家呢?
或许有的人会说,如果贾似道真的是忠心国家,为什么他会在几乎无抵抗的情况下丢弃十三万军队自己逃跑呢?而事实上,贾似道这么做的确是有错误,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可是在当时贾似道根本就不愿意去指挥这场战斗,他是被其他大臣逼着上战场的。如果一个人让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你肯定会有反抗心理。贾似道也是人,他也会有反抗心理,所以在后来他就直接逃跑了。
而且贾似道之所以不愿意去指挥这场战斗,其实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军事。再加上当时那场战役对南宋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贾似道根本就不敢接手这个烂摊子。所以说贾似道并不是一个奸臣,他或许贪恋权势,但是他也为宋朝付出了不少,也算是将功补过了吧。
丁家洲之战,贾似道所率的是南宋最后的精锐,《元史·阿术列传》宋丞相贾似道拥重兵拒芜湖,遣宋京来请和。可以看出来和之前的鄂州之战相同,贾似道都是想要谋求和谈的,不过蒙古已经征服了广袤的土地,自然是不会让南宋偏安一隅的,这一点贾似道还在报以希望是不可取的,二月辛酉,师次丁家洲,遂与宋前锋孙虎臣对阵。夏贵以战舰二千五百艘横亘江中,似道将兵殿其后。时已遣骑兵夹岸而进,两岸树砲,击其中坚,宋军阵动,阿术挺身登舟,手自持柂,突入敌阵,诸军继进,宋兵遂大溃。
在贾似道的布阵中,大致可以看出他是布置了两道防线,可是在孙虎臣战败后,十三年二月,夏贵举淮西诸城来附,这直接导致了宋军防线的崩溃,说明贾似道识人不明,那个夏贵投敌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贾似道大胜了,着自己麻烦,因为他之前在战场上退却过,而贾似道在动乱之际,没有收拢溃兵,稳定军心,而是直接跑路了,列郡守于是皆遁,遂入扬州,导致宋军军心动乱,被蒙古大军轻易击溃,南宋也丢了最后的抵抗本钱,所以说贾似道给南宋盖上了棺材板一点都不过分,他的确有能力,但显然不是在统军御敌这方面,如果是孟珙孟大帅,是不会败得这么惨的,而且估计蒙古人也很难南下。
所以说南宋从来不缺治国的能臣,缺得是决胜的战将,这也和有宋一代皇帝从来不相信和依赖战将有关。贾似道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可惜作为权臣参与了太多他不擅长的领域而加速了国防线的溃败。当然南宋已成烂摊子,想整治,需要引入新的阶层和势力,台面上要提拔新人自己人,这都需要时间和资源,以及时机。但是根本没有资源来培育新阶层了,各个集团核心利益是吸血,抗元不抗元已经不重要了,就像明末一样。对于贾似道该如何评价,我觉得,文天祥的话说的很明白,“己未鄂州之战何勇也,鲁港之遁何哀也”,贾似道这个人他有功,但是抵消不了他拖累南宋所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