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听一词,朝天女户,不知何意,免不得一翻查找,原来,意跟殉葬有关。
说到殉葬,咱记得历史书上说过,那是古代惨无人道的一种制度。说起惨无人道,有朋友要说了,咱不能用现代人的观点去框古人啊,那时讲什么人道呢?
这是下意识的反应。讲的没错,咱不能苛责古人嘛。但《礼记 檀弓》中有载,陈子车死于卫,他老婆和管家谋划着让小妾殉葬,事情都已定好了,陈子亢——孔子弟子之一——回来了,听说此事,便道,你们想让人到地下照顾我哥,但我乍觉得你们两个才是他最亲近的人呢?要去,也是你们去啊——谁愿死啊?这两对小妾无情的家伙对自己的命,可是珍贵着呢——于是,此事便做罢了。
由是可知,远在春秋时期,便有人反对殉葬。实际上,汉唐宋千多年,此事基本上被废除了。然到了辽元明清,却又时兴了几百年。
朝天女户,便是对明太祖朱元璋陪葬妃子们的专有名词。前文有说,没人愿意死啊——当然,也有极少数感情极为深厚的自愿去陪——朱元璋妻妃四十人,除两个死在他前头的,全部殉了葬。要知道,这些人也是有父有母有亲人的呀。明里,自然可以说,让你陪葬先皇,那是莫大的荣耀——可这荣,你自己怎么不去耀呢——于是,对于他们的亲人,要做些褒奖的。据《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三宗皆然”——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点补偿了。
明朝前几个皇帝都对殉葬之事兴趣浓郁,据有人统计,五个皇帝共带走了百人左右。到明英宗及其儿子时,终于把这事彻底废了。
然到得清朝,又死灰复燃。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到福临到多尔衮,都有妃子及宫女被送入陵墓之中。直到康熙十二年,才下诏禁殉葬。
想来,那些被迫陪葬的女人们,也是哭叫过臣妾做不到的吧?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微 博 屏山石/转化云
屏山石/凡人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