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秦始皇真的人们印象中的暴君么?

秦皇扫六合,然后一统天下。中华上下五千年,近500个皇帝,却只有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这足见他在历史当中的分量。而从司马迁《史记》开始,秦始皇被描述成野蛮残暴,从始至终都用暴力方式来统治他的臣民们。但是,这引起了一个疑问:如此“不堪”的皇帝,为什么时至今日人们在谈到秦始皇时,总会对他的丰功伟绩如数家珍,很少有大肆唾骂秦始皇的?

鲁迅先生在《华德焚书异同论》曾替秦始皇喊冤,他认为“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秦始皇从39岁统一中国到50岁去世,在这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做的大事不计其数,随便列举几个都能青史留名,比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辙等等。我们发现在批判秦始皇的人中,有几个人非常有名,他们分别是贾谊、陆贾、董仲舒、司马迁。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儒生。秦始皇之所以得罪了儒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焚书坑儒”。如果大家对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最终去世这一段有深入的了解,就发现秦朝建立之初,秦始皇对诸子百家的学说总体来说是开明的。

秦始皇开创了“博士议政制度”,让诸子百家参与朝政;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有个老师,居然是儒学大师淳于越。因此我们可以说,秦始皇对儒生并没有任何偏见,他还是希望秦朝文化能够百家争鸣的。然而,随着秦朝内部儒生和法家争论愈发激烈,甚至出现了讽刺秦始皇、秦朝的不当言论。秦始皇愤怒了,最终决定“焚书坑儒”,将法家作为秦帝国的统治思想。在维护尊严上,单凭这一点也不能算上是暴君吧。

秦始皇曾说过一句很霸气的话,令人深思:“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可见,秦始皇所做的一切不说是为了老百姓,起码是为了国家,即使算不上英明,也很神武吧,如此神武之主,怎么说也不能是个暴君吧。

既然秦始皇不是人们想象的暴君,那为什么秦朝留给人的影响总是不好的呢?原因还是在秦二世胡亥上。

暴君身边总会有几个奸臣,赵高首当其中。首先赵高的喋血策修改律令,严刑峻法,向大臣和骨肉兄弟扬起了无情的屠刀。蒙氏兄弟首先遭到杀害。本来,二世在即位之前的归途中知道扶苏已死,见蒙毅也祷告山川而回,就想释放蒙恬,仍用蒙氏兄弟为将,可是赵高因早年犯罪受过蒙毅制裁,怀恨在心,捏造说先帝早就想立胡亥为太子,只是因蒙毅阻挠才没立成,于是二世就打消了释放蒙恬的念头,并把蒙毅囚在了代郡狱中。赵高日夜毁恶蒙氏兄弟,喋血策确定之后,二世遂决定先拿蒙氏兄弟开刀,二世的叔父子要听到消息,就来向二世进谏O他列举战国诸侯杀害忠臣、亡国殃身的先列,规谏二世不要诛杀蒙氏兄弟。二世根本无心听从。他派御史曲宫到代郡监狱宣布蒙毅“罪状”,令蒙毅自杀。蒙毅据理力争,曲宫不听蒙毅申辩,逼杀了蒙毅。二世又派使者到阳周逼蒙恬自杀,蒙恬说:“我蒙氏从先人到子孙,累世积功,深受秦国信任,已经有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虽然身囚狱中,但只要哼一声,天下的反叛局势就会形成。

然而,自知必死,却坚守忠义,不违先人教诲,就是因为不忘先主的恩德。”他向使者申明,自己不求免死,但愿能够进谏再死。使者说他只是受诏执行蒙恬的死刑,不敢把蒙恬的话转达给皇帝,蒙恬仰天而叹:“我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上天,没有过错就死吗?”他凝思片刻,若有所悟地说:“蒙恬之罪固然当死啊。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据地筑城万余里,这其中难免破绝地脉吧?这就是蒙恬的罪啊!”说罢吞药自杀。而蒙氏兄弟死后,还不消停,屠刀继续挥向朝中大臣。二世让赵高主管办案,赵高罗织罪名,大批朝臣被杀。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认为“将相不辱”,相继自尽。每位大臣含冤而死,往往还要连及一串亲友,就是担任宫殿警卫的亲近侍臣三郎官也有不少人无辜受害。屠戳中,赵高乘机安插亲信,兄弟赵成任中车府令,女婿阁乐为威阳令,其他如御史、谒者、侍中等要职,多更换为赵氏人。按原来赵高对二世所说,屠杀大臣空出要职以后,任命二世的亲信人,但二世毫无心机,也没有什么亲信人,他最亲信赵高,以为赵高安置的亲信就是自己的亲信了,因此赵高如何安排,他根本心不在焉。因此,胡亥昏庸,竟然用宦官作为自己的亲信,朝中还活着的,人人自危,谁还敢为天下着想,来得罪皇帝?日积月累,自然天下暴动。

所以正是秦二世在位期间将秦朝严刑峻法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天下大乱,各地起爆发了严重起义。因此,秦始皇不是暴君,真正的暴君应该是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只是得罪了儒家,因此才一直被诟病至今。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