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康熙拿下鳌拜后为什么不杀了他,还要在晚年给他平反?

看过鹿鼎记的人大家都知道,片中朝里的大反派叫做鳌拜,而这不光在片中,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而真正的鳌拜是个很厉害的将领。可以说如果不是他的话,以当时满族人的实力,是很难攻破李自成的,鳌拜是清军能够势如破竹地攻下北京的关键原因。而在康熙登基后,鳌拜也确实变的很飘,最后被康熙擒住,那为什么康熙不杀了他,还要在晚年给他平反呢?

 

大清在顺治帝死后就将帝位传给了只有8岁的康熙皇帝,小皇帝还那么小,很多事情自然还没有能力去治理。于是乎,他身边就有四位重臣辅左他,这是四位重臣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这四人都是在顺治帝灵柩前立下誓言:要忠诚于小皇帝、与大清同身生死、辅佐政务、不徇私舞弊、不结党羽等之类的誓言,可惜男人的誓言不仅是对女人是一张空头支票,对自己上司也是不能秉守承诺的。康熙登基之后,鳌拜渐渐地开始对小皇帝产生不屑之情。

后来鳌拜位高权重后,忘乎所以了,把曾经什么的誓言都抛之脑后了,不仅欺负小皇帝的年幼,还频频打击朝中文武大臣,在军国大事上还喜欢专断独行,为了得到更多权利,还拉帮结派,所以小皇帝想把他除掉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当然如果鳌拜只是犯了这些罪的话,小皇帝是没有足够的理由扳倒这位大清重臣的。

康熙五年的时候,鳌拜早已经开始了飘飘然了,他以本旗镶黄旗的土地被正白旗所占为借口,执意要重新圈换土地。于是他命令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去执行这件事。三人去实地考察之后,发现自从圈地这命令一传,可不得了,京东各州县数百里地寸壤不耕,旗人和百姓失业数十万人,百姓对圈换土地可谓是哀声怨道,三人看到是这种情况,可不敢怠慢,直接上报恳请停止圈地。鳌拜发现有人针对他,便强迫康熙斩杀苏克萨哈,这可能在小康熙心中留下了阴影,也终于使得康熙对鳌拜下了杀心。

康熙八年的时候,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幕出现了。一天康熙找了一批小伙子玩摔跤的游戏。这让一直在皇帝面前嚣张跋扈的鳌拜认为,康熙皇帝可能只是服软了,所以鳌拜放松了警惕,见皇帝坐在宝座上,就听到一声大喝:“鳌拜带刀行刺!”他还没来得及诧异、发怒,旁边一记重重的勾脚已使他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倒,立刻,十来个壮壮实实的少年侍卫死死地压在他身上,让他喘不过气。康熙生擒鳌拜的故事就这样诞生,康熙用计谋一举收拾了鳌拜集团,并且避免了政治动荡,进一步巩固了皇权。

按照康熙的脾气来说,有人藐视他,又视他为一个玩物,应该会十分生气,应当诛他九族才对。那为什么康熙不杀了鳌拜,还在晚年为鳌拜平凡,这又是为什么?

实际上,鳌拜和康熙的对峙,就是老一代开国功臣与新生代统治集体的对峙,康熙制裁鳌拜,不是因为看不惯鳌拜这个人,而是因为康熙要加强属于皇室的权力,所以说杀鳌拜是康熙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对满清皇族有利的事情,这叫杀一儆百。试想,其他不服小皇帝的大臣们是,见满洲第一勇士都被小皇帝整死了,他们还有敢出面抗衡康熙的吗?

话说回来,鳌拜实际上对清朝还是非常忠心的,他主要还是不忠于康熙,认为康熙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罢了。如今很多人都觉得鳌拜是反臣,实际上不是,鳌拜并没有想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他只是不愿意服从康熙而已。所以康熙晚年为了他平反,也是因为自己已经坐稳了江山,没有内忧也没有外患,所以才用这种方法变向承认了个错误。所以在后来雍正总结康熙一生的光辉事迹的时候,也没有把擒鳌拜算进去。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