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谁灭亡了大明王朝?科学家徐光启跑不掉

明朝有个绝顶聪明的人叫徐光启,他官运还不错,一路当到礼部尚书、大学士;不仅官运好,他还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翻译了大量的外国学术著作;不仅是个科学家,还拜了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为师,入了耶稣会,成了一名天主教徒。他一人身兼高官、士大夫、科学家、教徒各种身份,简直是明末的一朵奇葩。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徐光启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而正是这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不小心成了灭亡大明王朝的一个导火索。

说他灭亡大明王朝,其实拜一样发明所致。实际上,这东西也不是他发明的,他最大的功劳一如现在的中国人,是把西方先进的技术引入国内。这项先进技术就是红衣大炮的制造技术。当时16世纪、17世纪,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早已不是中国的刀枪剑戟了,荷兰人发明了红衣大炮,不仅射程远、精度高,而且杀伤力大,是世界上最有先进的武器。

徐光启是天主教徒+科学家+官员

徐光启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跟利玛窦这些西洋传教士混久了,见识到了红衣大炮的威力。当时明王朝处于晚期,国势日衰,边境争战不断。特别是陷入到东北与满洲人作战的泥潭中,极大消耗了明王朝的人力、物力、财力。徐光启就力主大明朝廷,通过澳门的天主教徒购买了40门红衣大炮。前方战场上突然多了这个世界级的武器,一阵炮火猛轰,满洲骑兵傻眼了、吓尿了。

八达岭陈列的红衣大炮

明朝军队一看这红衣大炮如此厉害,就想快马加鞭多搞些炮出来。天朝上国总是从荷兰人那里购买也不是办法,聪明如徐光启这类的科学家级别的官员,就撸起袖子亲自操刀,与他的洋人传教士老师们一起研究。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常委级的高官亲自挂帅来造大炮,可不就造成了。明朝开始在前线大规模造红衣大炮。明廷随之从1622年开始组织人员,对红夷大炮进行仿制,如徐光启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二月至八月间,共仿制红夷炮400余门。

但人算不如天算,这红衣大炮厉害,清兵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们在领教过红衣大炮的威力后,也就想方设法去争取一些大炮。就像抗日时期的八路军,高唱着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一个道理。清军也从明朝军队那里抢了几门大炮,光抢还不行。1631年2月,皇太极就让佟养性组织汉人军匠仿制西市大炮,皇太极高兴坏了,亲自给大炮赐名天佑助威大将军,可见对大炮期望之深切。

而清朝的火炮也没有辜负皇太极的期望,虽然在制造技术上未必比得上明军的火炮,但实际发挥的效力却远胜于明军,这又是为什么呢?当时的形势,清军处于攻势,骑兵的野战能力强;而明军处于守势,在城墙内打防御战。明军以炮火攻清军骑兵时,骑兵四散开来,利用机动性能,能大大降低火炮的杀伤力;另一面,明军困守在城内,而城是不会移动的,清军可以集中火炮来轰击明军的城池。如此,火炮在攻城中发挥的作用,要强于运动战,战场上的天平也就逐渐倾斜到清军这边了。

另一件极大改变战争态势的事件,也与徐光启的天才设想有关。徐光启对于红衣火炮等西式火器的威力深信不疑,他不仅将注意力放在武器的制造上,还希望能够与军事战术相结合,组建一支用西洋火器装备为主的火器营,以提高明军的战斗力。1631年,徐光启派葡萄牙人陆若汉等山东登洲,协助孙元化造炮练兵。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自己也精通火炮,他带的这只队伍很快就成为全国装备最精良火器的部队。拥有佛郎机炮20多位、西洋炮300多位,每位重二三千斤,而且也拥有一批掌握西洋火炮技术的枪炮手。

骑兵机动性强,弱化火炮攻击

在徐光启、孙元化正谋划着大展身手的时候,1631年,孙元化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突然率部哗变,连带着佛郎机炮20多位、西洋炮300多位及一大批优秀的枪炮手,脱离了明军序列。这批叛军转而去攻打登州本部的孙元化部队,结果双方各倚红夷炮为攻守,出现了百炮齐射的壮观局面。孔有德、耿仲明的队伍虽然未能攻下登洲,转而带着几十门先进的红衣大炮投奔皇太极。

三藩手握明朝最精锐的军队

狼狈逃回北京的孙元化,自然没法被崇祯所容,处于极刑。倾注徐光启巨大心血的军队不仅没能成为挽回大明王朝败局的关键棋子,反倒投诚清军,成为清军灭亡明朝的重要力量。徐光启痛失爱徒,计划落空,遭受沉重打击。

1633年郁郁不平,与世长辞。而明军与清兵的战场形势也随着红衣大炮作战群的转移,而发生了极大的扭转。清兵不仅拥有冷兵器时代最为精锐的起兵部队,也拥有了在热兵器时代最为有力的红衣大炮,手握两大杀手锏,这支世界级的精锐部队开始冲击山海关。

明清的对决明属于守势,清军属于攻势,而红衣大炮正式攻城的利器。让徐光启没想到的是,他大力引进明王朝的军事发明红衣大炮,以及亲手锻造的火炮军队,成为灭亡明王朝的利刃。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