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赦天下?大赦天下做为一种政治手段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掌握子民的生杀予夺大权,常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皇帝驾崩、更换年号、皇帝生儿子、立皇后、立太子、皇帝打了大胜仗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天下大乱或者自然灾害,也会大赦,因为自然灾害的时候,民不聊生,犯罪现象就会增多,所以皇帝就大赦天下。也有一些情况正好倒过来,大丰收,经济形势很好,然后皇帝一高兴,也宣布大赦,来缓解社会矛盾。
根据史料记载,秦代以前并没有发生过皇帝大赦天下的事情。大赦这个风气是从汉朝开始的,到了唐朝和宋朝更不得了,天下大赦的频率相当之高,大概平均18个月,皇帝就要来一次大赦天下。所以,唐朝的徒刑,规定最高只有3年,也有道理,平均18个月就会有一次大赦,判罪犯坐三年牢,实际上没有意义的。由于唐宋时代都是一年半左右就大赦一次,所以唐宋囚犯坐牢很少有能坐满两年的。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水浒传》里的那些梁山好汉,为什么一有了人命案以后,往往是选择出去避风头,然后老老实实地等天下大赦,实在不行,他们也会选择去吃官司,反正也坐不了几年牢。宋江杀了阎婆惜,后来要被刺配江州,父亲宋太公对他说,你现在到江州去,不要去做强盗,一年半载等到皇恩大赦下来,依旧回来父子团聚。宋太公对儿子宋江说的“等到皇恩大赦下来”的“一年半载”,正好是唐宋大赦天下的平均时间:18个月一次。
到了元代,大赦的频率就有所下降,大概就是平均二三年来一次,还是比较频繁的。到了明朝就大幅度降下来了,大约是平均5年多才来一次大赦,然后到了清朝,大赦就越来越少,平均14年多才会大赦一次。而且清朝一般采取的大赦是打了折扣的,不是把罪犯的罪行全部赦免,而是给予普遍的减刑。
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在他的名著《论法的精神》里曾谈到中国古代的皇帝大赦,对之批判了一通。他说,中国皇帝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性,因为皇帝也是最高法官,你判了他刑,你怎么又去赦免他,他觉得这个不正常,因为在欧洲判刑是法官判的,然后国王作为最后的公正主持者,来赦免罪犯。
近代各国也有大赦,但与中国古代的大赦已大为不同,不是出于恩典,而是国家的刑事政策。大赦的适用范围最广,凡在某一时期内犯一定之罪的,都可适用,而不以特定的人为限。大赦的赦免效力也最大,它不仅免除刑的执行,而且使罪、刑从根本上消灭,凡受大赦赦免的,不存在前科。由于大赦是国家的一项重大行动,通常是由国家元首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命令方式宣告,而不由司法机关决定。
揭开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背后隐藏惊人秘密
一般最常见的说法,按照四位美女的历史出场顺序,分别是:西施(东周越国)、王昭君(西汉)、貂蝉(三国)、杨玉环(唐初)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这两句,不能念反啊,因为这四件事是分别跟四大美女对应的。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大家看,正好是按照历史人物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说的,这回好记了吧?其中除貂蝉外皆为有正史记载的人物,而貂蝉则只见于小说和戏剧而未见于史料记载。
实际上,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褒姒,西施,妲己,杨玉环。并称为:“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杨妃”。
第三个版本是:我国最早出土的木刻年画上面记载的(1909年在甘肃发现的南宋平阳木刻年画《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称为《四美图》),上面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人。此年画的原版现存于莫斯科博物馆。
今天讲的是第一个版本里的四位大美女,她们那些不为人知的事——缺点,对,美女也有缺点,是什么呢?最后说!
先分别讲一下四个人的简单情况。历普(历史普及)一下常识。
西施的事——沉鱼: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今浙江绍兴诸暨),有个美女姓施名夷光,别名西子,是个浣纱的女工。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的身影,鱼在水里看见她的倒影,结果太美了,鱼都忘了游泳了,失去浮力,渐渐地沉到河底。这就叫“沉鱼”。
西施除了用外貌“捕鱼”外,还做了什么有意义的大事吗?
相传吴国打败越国后,越王勾践被俘作了人质,得赦回国后,选范蠡为相,卧薪尝胆,图谋报仇,复兴大业。后来范蠡想到,可以使用美人计针对吴王。有一天,范蠡就遇见了自幼聪慧西施。
越国灭国后,她常在浣沙溪边唱歌:“春色年年有,年年不见春,浣沙水清清,难洗亡国恨。”范蠡见西施不但貌美,而且为亡国而哀痛,是个难得的美人计材料,于是禀告越王勾践,带了印符护送西施到了吴国。
西施到了吴国,发挥所长,干扰夫差的治国工作,终于被越国报仇消灭。范蠡带西施于七月七日隐姓埋名,泛舟于五湖之间,老百姓为了表示对西施的敬爱,于七月七日用荆树叶浸水洗发,以示纪念。
昭君的事——落雁:
西汉时期,王嫱(昭君)被匈奴单于娶走,在西行途中,有一排大雁从她上方飞过去南方过冬。领头的大雁飞着飞着,突然看见一个美女(王嫱),于是大吃一惊,看傻了,不知道挥动翅膀了,结果失去空气动力,从天上掉将下来。这就叫“落雁”。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
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后汉书》之《南匈奴传》记载,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貂蝉的事——闭月:
东汉末年,貂蝉某一天晚上拜祭月亮,以求战乱环境中平安,结果月亮里的嫦娥姐姐看到她了,自愧不如,匆匆驾驶月亮快速移动,使得从地球的向上角度看,月亮隐到云彩里了。这就叫“闭月”
不过,她只是我国民间传说中人物,《三国演义》中讲她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汉朝,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董卓部将李傕击败吕布后,她随吕布来到徐州。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踪。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貂蝉以侍婢出现,以死者家属退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只叙列吕布白门楼殒命,便以一句“妻女运回许都”作结,自此,貂蝉生死成了小说里的谜了。
玉环的事——羞花:
唐朝开元年间,杨玉环被选进皇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
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就叫“羞花”。
“羞花”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杨玉环来见驾,杨玉环浓装艳抹,梳洗打扮后进见,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杨善于献媚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
杨贵妃得势后,其兄杨国忠仗势欺人,玩弄权术,陷害忠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明皇携着贵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禄山率兵追赶,不仅要唐朝的江山。还要美女杨贵妃。
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唐玄宗为了稳定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被迫将玉环赐死,死时38岁。
虽说红颜祸水,但一个女人的命运怎能决定一个国家的衰败。无论是自尽还是被迫,都只是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
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
譬如先是听从妹妹玉真公主的建议,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
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
现在公布题目所说的事情了,她们都有缺点,是通过取长补短之后才传芳名于后世的。
一、西施——是个大脚丫子,所以她的裙子都很长 ,就在腰间佩戴一串摇铃,走路时不仅没有脚板声,反而因为铃声,倒更增添了几分女性的妩媚。
(这估计是宋朝以后的人编的,战国时期女人并没有裹脚的习俗,裹脚是宋以后才兴起的,所以不存在担心脚大的事)
二、杨玉环有狐臭,必须一天洗几个花粉浴才能减少狐臭的影响。
三、貂蝉耳朵太小,所以戴一对大大的耳环,使美貌与耳朵对称。
四、王昭君是斜肩膀,所以她喜欢穿斗篷。你们可以看到王昭君的画像都是披着斗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