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 为什么必须要用钝刀?钝刀怎么杀人?

戊戌变法在清朝史上是一次不小的重大变革,原本是想通过这次变法重振满清帝国,但在慈禧的干预下以失败告终,康有为等人脚底抹油跑了,而谭嗣同等六君子则坐以待毙,慈禧却用以钝刀将这几人处死,这是为什么呢?

中日甲午战争后,一向自命天朝大国的满清帝国竟然败给了倭寇小日本,颜面尽失,在铁舰大炮的威逼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清朝在慢慢走向死亡,太后不急,光绪急啊,民间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朝廷改革,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就上书光绪帝希望能够变法维新,以此来拯救满清,这也正合光绪之意。

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光绪等人启动了变法维新,但到后来,变法就变到了太岁的头上,涉及到了慈禧的利益,康有为等人急不可耐,竟想联合袁世凯发动政变,除掉慈禧太后,结果袁世凯变节告密,这下慈禧太后可不能坐视不管了,她下令软禁光绪帝,捉拿革命党人。

康有为早就逃到天津静观其变,他就是一个投机分子,如果袁世凯、谭嗣同等人刺杀慈禧太后成功,他就返回北京坐收渔翁之利,如果失败,他拔腿就可以逃之夭夭。

果然不出所料,革新失败,康有为这等小人也就溜了,在海外招摇撞骗,大肆挥霍世界人民同情中国革命所捐的募款,胡吃海喝养老婆,毫无骨气的败类。

谭嗣同本来是有机会逃走的,但他还是选择留下来,他要以死来唤醒国人,宁愿舍弃最宝贵的生命来点燃刚刚萌发的革命火种。

慈禧太后一声令下,抓到了六个革命党人,慈禧面对这几个要革她命的人是气不打一处来,只可惜梁启超、康有为跑了,她就把气撒在这几个人的身上,她对这些人恨之入骨,恨不得用凌迟刑去惩罚他们,又担心负面影响太大,于是就下令用不亚于凌迟的“大将军”来处死他们。

这个“大将军”是最令朝中文武百官谈之色变的砍头刑具,名字虽威武,其实就是一把没有刃的钝刀,早在清朝初期,就是用来专门砍杀犯罪的官员的,而官大的犯人之所以会用大刀砍,主要是因为他们罪重,对朝廷危害性大,大刀很张扬,处斩时惨烈效果大,能起到杀一儆百的警示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在朝廷看来是罪大恶极的政敌,不仅要用最大的刀砍,而且还要用最钝的刀砍,越是砍不动的刀越好使。

想象一下,一刀两刀,十刀八刀,甚至几十刀,都砍不下头来,可以说根本不是砍头,简直就是锯头。可想而知,慢慢锯死要比一刀砍死的痛苦要大上无数倍,其社会的震摄影响力也就会特别巨大。当然,也会让统治者更为解恨。

那么,明白了这个道理,慈禧太后对“戊戌六君子”下令行刑时,为什么特意叫刽子手砍杀“戊戌六君子”的刀要用名叫“大将军”钝刀,就知是何用心了。

一句话:恨啊!解恨啊!解的就是慈禧心头的深仇大恨。

慈禧恨就恨在,这六君子为代表的一大伙人,要合伙动摇大清王朝统治根基,其实就是要推翻她的太后宝座。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弟、杨锐、康广仁等皆为京官,用慈禧太后的话说,就是知法犯法,犯下谋逆造反的重罪,自然是要罪加一等,必须按最高规格、最痛苦的死法来斩首。

1898年9月28日,慈禧太后下令将这六人押往菜市口斩首,看热闹的老百姓早就熙熙攘攘的等在街边,专等谭嗣同等六人押赴刑场,待他们六人的囚车经过时,百姓沿街叫好并唾骂,臭鸡蛋、烂菜叶,脏水等污物都往他们身上扔,实在是好凄凉啊。

谭嗣同不惧百姓的误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在他耳边九九回响。

首先受刑的是康广仁,一刀下去,颈部鲜血直涌,没有砍断,刽子手一连砍了十几刀才将康广仁的头砍下,谭嗣同是第五个受刑的,此时的刽子手已累瘫了,连续砍了十多刀都没有砍下,谭嗣同强忍剧痛,但仍不忘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壮语,刽子手又接着砍,甚至把谭嗣同压在地上按着用力狂砍,才使得他身首分离,据说共砍了28刀,其死状是惨不忍睹。

可以想见戊戌六君子所忍受的痛苦是多么巨大! 但更让他们感到痛苦的是,围观的麻木的愚昧的老百姓却把他们当作十恶不赦的逆犯,呐喊助威,不但毫不惋惜和同情,反而朝他们吐唾沫,扔砖头,恨得咬牙切齿。

可见当时愚民政策下,普通民众的落后与愚钝。而这,才是以“六君子”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者的最大的心头之痛,也是慈禧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最想看到的局面。 但革命者的鲜血不会白流的,他们所受的痛苦也不会白受的。慈禧的倒行逆施暴行,最终促进了大清王朝的灭亡,而“戊戌六君子”则成为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用大钝刀施刑的慈禧则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总而言之,慈禧要用最狠毒的方式来处死他们,认为他们的命配不上一把快刀,要证实她的权力是谁也撼不动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