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时候通过科举考试考中了功名可以谋取个一官半职的,但后来官职却能够通过钱财来进行买卖,特别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官职的买卖更是到了顶峰。
清朝乾隆皇帝由于好大喜功,而且又喜欢花钱,以至于他爹雍正攒下来的家底全都被败光了。没钱了,可是自己又想花怎么办呢?
于是,清朝就大开“捐纳”之风。甚至,当时的官职都已经明码标价了,看起来倒是也良心。避免了下级官员们哄抬价格,从另一方面来说,倒也是挺正面的。童叟无欺。
首先卖官这样现象在我们很多人看到,的确是在王朝的后期才会出现,而且是达到了一种泛滥的程度,很多帝王在这个时候因为国家的税收问题,也就需要通过卖官的方式来敛财,但是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一个王朝进入到后期才会出现的,其实他自古就是存在的,而且还是一种普遍的方式了,只不过在一些朝代的早期,这种卖官的现象被严格的控制起来了。
这种现象最早是出现在秦朝的,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捐官了,只要你向国家上交了粮食,政府也就给你一个官职,也就是利用自己的粮食来买自己的官位了,而这种现象每个朝代都是存在的,当然清朝算是将这个制度推向了顶峰了。
而清朝通过捐官成为国家的封疆官吏的人那是有着很多的,其中最出名的也就是李卫了,当然这个人最后也就是雍正的一个宠臣了,但是并不是什么雍正的奴才的身份,而是通过买了一个官员的方式才算是正是进入到官场,而那这个时候还是康熙的时候了,可见这种现象在清朝应该是非常普遍的。
后面来到乾隆的时候,他的铺张浪费和外出游玩,这可都是消耗钱财的,所以这个时候国库也就是非常紧张了,所以也就采用了大肆卖官的方式敛财了,当然也不是什么官员都是能够买到的,这些能够被拿出来卖的官员都是一些四品以下的官职,而且还有着明确的价格。
但是,到了清朝末期,由于卖的官太多了,以至于卖的官一点都不值钱了。以光绪时期为例。咱们按照当时的官职价格表,来看看,以你现在的家底能买个什么官职吧。
这个价格是以银子为计量单位的,自然不能单纯地以现在的银价来估量,而是要参考货币的购买力来计算。
当时,由于银子是比较值钱的。当时北京地区平均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大概2两银子。这在当时可以供普通人家一家四口生活一个月。这还是在京城。其他地方能用更长的时间。那么现在一家四口的生活费基本靠夫妻双方共同的工资。按照平均薪资来算的话,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10000元。也就是说,清朝1两银子折合现在的5000元购买力。
也就是说,清朝最便宜的官职县丞,价格相当于现在的100万元。而最贵的四品大员,价格在2300多万左右。不得不说,这点银子在当时的富商大贾面前真的不算什么,简直就是白菜价。
清朝官员实在太多,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职位可以选择,这些买来的官员根本就没有任何兵权跟实权,很多人想通过当官来将买官的钱全部都赚回来,但是这样的办法根本就无法实现,因为没有权力的官员谁会给你钱呢?很多借钱买官的,这些官员根本就无法还得上,随之想到一个这样的办法,那就是不断增加市场收费,过路费,全国十里一关,五里一卡,导致整个清朝直接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