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胡人的造反对当时的中原地区是一次不小的伤害,唐朝平叛也是出动了不少的军力,在跟随唐朝平叛的蕃将中,还有一位特殊人物。
他曾经是西域王子,却放弃唾手可得的王位,去唐朝当了一名小兵,并荣膺为唐军中的单挑王。这人便是龟兹国王子——白孝德。而这个白孝德的后裔,更不得了,他便是大诗人——白居易。
根据史料我们知道,这个俾路斯是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伊斯埃三世的儿子。当时波斯帝国除了受到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打击,还在629年和642年连续发生了两任皇帝遇刺事件,萨珊王朝因此在内忧外患中覆灭。王子俾路斯走投无路才率亲信们远逃长安避难。
龟兹,在今天新疆库车附近。早在汉朝以前,龟兹便是西域大国。进入唐朝以来,龟兹国乃是大唐重要的盟友,也是天下精锐——安西军的驻地之一。由于唐军的入驻,龟兹成为一个坚固的军镇,乃为安西四镇之一。
受唐朝文化熏陶,龟兹王族逐渐汉化,因此他们选取了“白”,作为自己的姓氏。公元719年,龟兹王白多币根据儒教之经义,改名为白孝节,而他的兄弟则改名为白孝德。而这个白孝德,正是本文的主人公。从名字来看,末字为“德”的白孝德辈分很高,完全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白孝德生于公元715年,从小便在唐军营垒边玩耍,与驻扎在当地的唐朝官兵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二京陷落,唐朝遂抽调安西军精锐回援,并向西域诸国下达征召令,让他们东行勤王。
接到唐朝的征召令后,白孝德放弃王位继承权,毅然加入了唐军。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以白孝德之尊贵,竟然也只能从基层做起,不过是个低级裨将,和小兵差不了多少。
然而金子总会发光,白孝德的勇猛很快赢得了副元帅李光弼的瞩目。白孝德是一个双枪将,手持两个短矛,在敌阵中所向披靡。公元759年,白孝德随李嗣业在香积寺大破叛军,收复了洛阳。
其后,史思明率部反攻洛阳。在阵前,史思明派悍将李龙仙向唐军叫阵。此前战斗中,李仙龙常为叛军先锋,有万夫莫敌之勇。此人一向看不起唐军,他故意将腿搭在马鞍上,当众辱骂主帅李光弼。见到李龙仙目中无人的样子,大将仆固怀恩差点亲自出马与其单挑。
为了杀杀叛军锐气,李光弼决定派小将白孝德去与之一战。出战前,李光弼问白孝德:“你需要多少兵?”白孝德答:“双枪匹马足矣!”
到了阵前,李龙仙仍在谩骂李光弼,而白孝德却骑着马,慢慢踱到距离李龙仙十步之内,有意保存马力。随后,白孝德问李龙仙:“贼识我乎?”李龙仙却答:“是哪个猪狗?”白孝德怒道:“吾乃白孝德也!”
随后白孝德手持双枪,只取李龙仙。李龙仙举弓搭箭,准备直接射死白孝德。谁知刚才白孝德保存马力的策略已然成功,一人一马如闪电般杀向叛将。李龙仙见势不妙,准备逃跑,谁知自己刚才在骂阵时,将马的体力消耗一空,很快为白孝德追上,最终被刺于马下。
白孝德斩获李龙仙的头颅后,唐军士气大振,而叛军被打得连连败北。此战后,白孝德“单挑王”的名号威震华夏,被朝廷升为镇西、北庭副节度使。其后,白孝德在平叛战争中屡立奇功,屡受拔擢。
安史之乱平定后,吐蕃人却趁虚而入,攻陷了陇右、河西,切断了唐朝与安西都护府的联系。不能回到故乡的白孝德,只能一心一意在唐朝做官。其后,白孝德多次挂帅,屡次击破吐蕃、回纥的入侵。与此同时,他还打败了背叛唐朝的老上级——仆固怀恩。
由于功勋卓著,没有在龟兹当国王的白孝德,却在唐朝被封为昌化郡王。从爵位上来说,甚至超过了仍在龟兹国当王的哥哥。公元780年,一代猛将白孝德去世,唐德宗将其追封为“少保”。
其后,白孝德的后裔在中原生息繁衍,逐渐融入华夏民族的大家庭。而令人意外的是,白孝德还有一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后裔——白居易。1997年, 河南省伊川县出土一块石碑,名为“皇甫炜夫人白氏墓志”。
在这块墓志铭上,曾有这段记载:
“既我唐受命, 孝德以破虏安边, 军功为最… … 曾祖鳞, 皇扬州录事参军。祖季康, 皇宣州傈水县令。父敏中, 即今相国、节制荆门、司徒公也。”
也就是说,白孝德是当时宰相白敏中的祖先,而白敏中也是皇甫炜夫人——白氏的父亲。而大诗人白居易,乃是白敏中的堂兄。也就是说,白孝德很可能是白居易的祖先。一代文豪白居易的祖先竟可能是西域王族,这着实令人意外。
当然,白居易的籍贯还需要进一步考察。但不得不说,白孝德确实是少数民族将领的典范,正如《旧唐书》所说:“孝德壮勇立功, 三军之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