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
燕国大将乐毅在是战国时期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虽然这个人没有成为四大名将,但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远远要超过四大名将,也是他将当时本就弱小的燕国推向了强大。他展现了自己的合纵之术联合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和燕国,组成了五国联军攻打其齐国,在几年之内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他不仅仅是个军事家,同样也是一个政治家,他知道光想着攻陷城池,百姓是不会信服的,于是在剩下的最后两座城池后,他停止了攻打,对这两座城池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
燕国一路高歌攻到了都城,但是剩下的两个城池即墨和莒却迟迟打不下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燕国本身实力在战国时期就不是很强,和齐国的实力相差也不是一星半点儿。为什么能攻下齐国的城池呢?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出其不意,其实也是类似于二战中的闪电战,等敌人反应过来了,我们也已经攻到都城,什么都晚了。但是在最后的两座城池,百姓和部队都做好了充足准备,而且逼到绝境破釜沉舟的决心,奋力抵抗外来者的进攻。毕竟如果被攻下,齐国就不复存在,他们的家园也就被彻底毁灭了。对于燕国来说,本来就实力比较弱,打了这么久的仗,就算一直打胜仗,军队也是有伤亡的,国弱人少这兵力也供应不上,越往齐国深入,这军队的粮草问题也没办法解决。
第二,其实当时战国时期的局面,每个国家都是相互牵制的,是战国七雄互相博弈的局面。首先燕国本身的问题,他国小势弱,虽然把齐国攻下来了,但是攻城容易守城难,而且是你刚打下来的地方,百姓对你肯定是不服的,就要派更多的人来管理,再加上之前战争损失的人员,燕国现在需要的更多的是休养生息。如此内忧外患,齐国一定是处理不了的。
第三,对于乐毅来说,正处在一个十分尴尬地位置。尽管燕昭王对于乐毅非常信任和重用,但是,老迈的燕昭王一旦去世的话,拥兵在外的乐毅,无疑成为新任国君的巨大威胁。在此背景下,乐毅自己也是处在矛盾中,再打下去,很可能功高震主,在新任国君心中留下阴影。由此,前有田单,后有一个不确定性的燕国王室,乐毅当时的选择,或许就是象征性攻打下残齐,避免自己引起燕国王室地清算。
第四,对于齐国最后的莒、即墨这两座城池,是齐国从春秋时期就开始经营的重镇,也是齐国的经济、军事中心之一。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虽然莒、即墨不是齐国的都城,但是其地位和现在的南京、广州差不多,储备了强大的兵力和物质基础,而这也是田单复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围城的第三年,老燕王去世了,即位的新燕王和乐毅的关系并不好,齐国守城的主将田单知道后,便想出一招反间计,准备用新燕王除掉乐毅。田单先是派人到燕国造谣,说是:“齐国最后还剩两个城了,乐毅一直拿不下来的原因就是他想自立为王。”。本就对乐毅有偏见的燕王听到这谣言的时候大怒,立刻派使者去齐国前线,调回乐毅。乐毅知道自己回去后,新燕王定不会善待自己,就在回国途中,绕道去了赵国避难。
燕王派了新将领去顶替乐毅,进攻齐国最后的两个城。城中名将田单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田单见乐毅已走,用出了一招火牛阵,打败了燕军。得知燕军打败齐军后,那七十多个已经被打下来的齐地也发生了暴乱,田单一口气夺回了齐国的所有城池。乐毅伐齐,连下七十二城,本是大功一件。因为燕王的昏庸,导致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化成了泡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